写在前面
烟火人间,滋味长存。“主理人”这个称呼,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定义——他们不再只是经营者,更是将个人特质与品牌深度绑定的生活文化构建者。
在贵阳的街头巷尾,就藏着这样一群“主理人”。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不谈高深的道理,只相信真材实料,日复一日守着一方小摊、一家小店。他们既是灶前掌勺的经营者,也是用双手传递温度、诠释生活本味的人。
一碗粉、一块洋芋粑、一份丝娃娃……这些看似寻常的食物,串联起街坊邻里的日常,也承载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气息。
我们把他们,称作“烟火主理人”。
午后三点的贵阳民生路,空气里飘荡着现炸土豆片的焦香。彩航现炸土豆片店铺门前,唐西一边利索地装袋,一边笑着搭话:“2022年刚开店时,真没想到会有今天这般光景。”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五一”假期。“那几天突然就爆单了,产量完全跟不上,全家老小齐上阵。”唐西眼里漾着笑意,“那时候我老婆正怀着孕,说起来,像是我女儿给我们带来了好运。”
最令他动容的不是激增的客流,而是客人们的井然有序:“队伍排得整整齐齐,不推不挤,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场景。”
起初,他们只是顺带为游客推荐贵阳特产,直到一位客人开口要买辣椒面,他们才“顺手卖了”。谁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土豆片口味从十多种拓展到二十多种,还添置了各式各样的本土特产。
“每批新到的土豆、辣椒,我都要亲自试吃调整。”唐西坚持每天凌晨开灶,“从土豆到薯片不过几小时,图的就是这份新鲜”。
“得感谢‘村超’,是它把贵州带到了更多人面前。”在唐西看来,正是贵州文旅一波波的热潮,为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面对民生路即将迎来的改造,他显得很从容:“我们会跟着潮流走,跟着时代走。”油锅里土豆片嗞嗞作响,香气四溢,“产品永远是第一位。我们要做的是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
当你在贵阳街头遇见排队长龙,那背后正是像唐西这样年轻的主理人,在时代的浪潮中,用行动力与洞察力,将地方风味再添新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实习生 冉星星
编辑 李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