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汇聚中原 创新链接世界

大河网讯 “创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正是这个引擎中最具活力的火花。”10月15日,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在郑州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主席西蒙娜-米雷拉·米库列斯库(H.E. Simona-Mirela Miculescu)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放眼全球,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发展不平等等诸多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包容互鉴、协同共进的前瞻性创新范式,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我敢闯,我敢创”的精神令她深感共鸣。

记者了解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472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为世界青年共话创新与合作搭起了一座桥梁。在比赛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齐聚中原,他们带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创新理念,诠释着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来自奥克兰大学的拉克伦·坎贝尔·泰特(Lachlan Campbell Tate)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这里不仅体验到了多元的文化,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学子对创新的热情。”拉克伦说,参加比赛最大的收获,是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关注的领域,共同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谈及自己的项目时,拉克伦介绍说:“我的项目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旨在确保铁路出行安全,并防止轨道受损,为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他说,该项目获得了2025年新西兰区域赛金奖。“创新并不总是需要研发全新的东西,也可以是现有技术的更新迭代。所以,我们正在使用现有的数据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推出新的解决方案。”拉克伦说。

“我们研发的系统是借助AI模型和算法,优化摄像头的安装位置,预测潜在的泄漏点与气体类型,从而帮助工厂更高效地监测每一根管道,大幅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来自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2025东南亚区域赛金奖得主黄美惠(Giselle Wijaya)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团队的项目。

在河南期间,黄美惠见到了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也了解了许多优秀的项目,这激励着她和团队伙伴不断进步。“通过参加此次比赛,我更加确信创新不分国界。有时候,我们会怀疑自己的声音能否被世界听见,但这场创新大赛每一个想法都能被看见、被理解。”黄美惠认为,创新连接世界,也点燃未来。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的特邀嘉宾拉维·席瓦尔(S. Ravi P. Silva )对河南的创新氛围赞不绝口,他说:“今天早上,我见到了从近六百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六个决赛项目。这六个项目都是赢家,每一个项目都非常出色。”拉维认为,前来参赛的许多团队未来都有机会成长为世界领先的企业,甚至有潜力成为独角兽企业。

“河南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而古人的智慧在今天的河南人身上依然可见。河南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创新,这里涌现出众多新兴企业。”拉维指出,当下的河南充满了活力和机遇,在创新方面走在前列。而高校是创新的摇篮,多次到访郑州大学的拉维也见证了河南高校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郑州大学发展迅速,无论是校园建设、学科建设,还是国际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学生们在各个校区里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他说。

当夕阳为郑州大学的校园镀上金边,这场汇聚全球青年智慧的创新盛会也暂告一段落。但那些在赛场迸发的思想火花、跨越国界的携手合作,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成为照亮人类应对共同挑战之路的明灯。河南,这片孕育了古老文明的土地,如今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浪潮,向世界展现中国中部地区的无限可能。(杨佳欣)

编辑:陈静审核 :赵汉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