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执著、利人、积善、感恩”的经营哲学 从“小作坊”到“大集团”跨越——青岛华森汽车经贸集团以“做人之道”铸就汽车服务传奇

鲁网10月12日讯(记者 马超群 通讯员 宗绪昌 张松文)33载砥砺奋进,汽车经贸续写华章。从1992年租赁濒临倒闭的小汽修厂起步,到如今成为涵盖汽车驾驶员及无人机培训、汽车销售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拆解及酒类销售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青岛华森汽车经贸集团在平度大地上书写了一段民营企业的成长传奇。30多年来,华森集团不仅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大集团”的跨越,更以“执著、利人、积善、感恩”的经营哲学,赢得了“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社会信誉,成为平度乃至青岛汽车服务行业的标杆。

创业之基:以“执著”破局 在考验中筑牢发展根基

“即使选择再正确,不执著奋斗也等于零。”华森集团董事长杜森德的这句话,是集团创业初期的真实写照。1992年,响应平度市委市政府“机关干部下海经商”号召,杜森德毅然辞去市委党校的稳定工作,投身汽车维修行业。那时,他面临的首个挑战,便是盘活一家欠薪、工人消极怠工的小汽修厂——贷款5万元补发工资、亲自招揽客户,好不容易让厂子“活”起来,却遭遇核心技术师傅集体离职,刚起步的业务瞬间陷入“瘫痪”。

面对“调任派出所指导员”的“退路”,杜森德选择坚守初心:“既然选了这条路,再难也要走下去。”他从零开始,高薪聘请技术人才、苦学汽车维修知识,甚至耗尽全家积蓄——包括妻子的工资、女儿积攒8年的压岁钱,凑齐10万元周转资金。那些年,他身兼“老板、采购员、质检员、搬运工”等数职,每天骑车10多里路往返厂区,一年近四分之一时间奔波在进货路上,曾为省几块钱扛着汽车配件步行数公里。

凭借这份执著,华森一次次突破发展“瓶颈”:1996年,在职工质疑声中,杜森德力排众议贷款300万元,成为首个入驻平度经济开发区民营工业园的企业,建成高标准汽车维修厂房;2002年,面对“平度农民短期内不会买汽车”的质疑,他投资300万元建起平度首个汽车销售展厅,两年内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此后又陆续建成标致、吉利汽车4S店及多个二级销售网点,逐步构建起汽车服务“全链条”布局。

截至目前,华森集团已销售各类汽车15000余台、维修车辆8.2万余辆、培训各类驾驶员18万余人,业务规模较创业初期实现数百倍增长。

经营之魂:以“利人”立企 用“客户至上”赢得市场口碑

在华森集团的经营理念中,“利人”是核心准则。“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利,要让客户真正满意,才能有长久发展。”杜森德从创业初期便为汽修厂定下“四不、三修、两保证”原则:可换可不换的配件不换、能修的配件不换、可花可不花的钱不花、当天能修的绝不拖延;怎么省钱、怎么保证质量、怎么让客户满意就怎么修;保证维修质量与时间。

1993年,一位企业负责人来修发动机,核价7000余元,杜森德却建议对方花8000元更换全新发动机,尽管维修500-1000元,更换发动机反而可能赔本,但他深知“新发动机能跑10万公里,比维修更划算。”此后数十年,这位客户始终选择华森。为解决客户修车期间“无车可用”的难题,华森集团率先推出“客户备用车”服务,甚至调用驾校教练车满足需求;24小时车辆施救中心成立27年来,无论严寒酷暑、深夜凌晨,接到求救电话第一时间赶到,免费拖车、协助理赔……

“利人”的背后,是华森对“长期主义”的坚持。如今,华森集团的客户回头率超过80%,即便在政府取消车辆定点维修后,其维修业务量仍增长30%以上。在平度,曾经的32家汽修厂如今仅剩华森一家,这份“存活”的底气,正是源于“让客户沾光、为客户方便”的经营初心。

处世之道:以“积善”铸信 用“责任担当”回馈社会

“一个人的最大价值,是给别人带来利益或方便。”这是杜森德手记中的一句话,也是华森集团践行社会责任的出发点。多年来,无论是职工、客户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只要有困难找到华森,杜森德总是尽己所能提供帮助:为解决农村妇女丈夫20余年未落实的工伤待遇,他奔波一个多月寻找证人;为帮朋友挽救农业示范园,明知可能“打水漂”仍借出10万元;职工家人生病、孩子上学遇难题,他总是第一时间送去慰问与援助,累计为职工及家属提供帮扶资金超100万元。

在公益事业领域,华森集团更是从不“缺席”。汶川、玉树地震捐款42万元,新农村建设、亮化工程捐款等120多万元,扶贫助残、资助贫困学生捐款48万元,支持社会文化事业、慈善协会捐款138万元……截至目前,华森集团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超400万元,先后荣获“平度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单位”等称号。

杜森德常说:“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朋友却是永远的财富。”在平度,人们亲切地称他“二哥”,这个称呼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成为华森集团“亲民、可信”的代名词——“去二哥那里修车”“买车找二哥”,成为当地人口中的“共识”。

发展之力:以“感恩”续航 用“初心”守护200个家庭

“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华森的今天。”这是杜森德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青岛华森集团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多年来,华森集团始终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回报职工:家在难事,倾力向前帮忙解决;职工患病住院,医保之外的费用全由公司承担;传统节日必发福利;时令季节,必发瓜果……2018年杜森德退休后,即便女儿无意接班、“拍卖集团可获9000万元”,他仍选择继续经营,只为保障200余名职工的就业,守护200个家庭的生计。

如今,华森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下辖9个子公司、总资产达1.2亿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先后荣获“3·15十大社会责任企业”“山东省质量信得过单位”等荣誉。从“房无一间、地无一平”到“汽车服务全链条覆盖”,从“几个人的小厂”到“200余人的集团”,华森集团的成长,是改革开放浪潮中民营企业发展奋斗的缩影,更是“做人先于做事”的生动实践。

“只要人做好了,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三十三载风雨兼程,青岛华森集团以“执著”破局、以“利人”立企、以“积善”铸信、以“感恩”续航,在汽车服务行业走出了一条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之路。未来,青岛华森集团将继续秉持初心,为平度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华森力量”。

责任编辑:刘亮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