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让书香成为荆楚大地最动人的风景

9月19日至21日,“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上人潮涌动,新媒体文化博主大会掌声不断,马伯庸、戴建业、刘醒龙等名家学者与年轻读者同频共振,勾勒出荆楚大地的文化新气象。在短视频风靡、人工智能崛起的当下,纸质书会不会被边缘化?火热的书展现场已经给出答案:经典不会过时,阅读从未缺席。文化自信,不是抽象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翻书的动作里,体现在每一场思想的交流中。

阅读之美,在于滋养心灵。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靠的是文字的力量、书籍的传承。自媒体创作者“意公子”讲诸葛亮、读庄子,吸引无数年轻粉丝;戴建业用方言讲杜甫,引来阵阵掌声;刘醒龙提醒人们:“在真正的经典面前,AI永远只是牙牙学舌”......这些场景说明,书籍不仅承载知识,更抚慰心灵。在快节奏的时代,阅读让人们得以沉静下来,与先贤对话,与自己对话。一本好书,不仅能带来思想上的启发,更能带来情感上的抚慰和精神上的力量。湖北近年来在城乡推动“全民阅读节”“书香社区”活动,让书籍走进工厂、走进乡村、走进校园。无论是城市书房里静坐翻书的青年,还是农家书屋里捧书阅读的孩子,那份安静与专注,正是精神滋养最真切的体现。

阅读之力,在于激发创新。创新力根植于文化底蕴,创造力取决于思想丰盈。湖北是科教大省、文化大省,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交汇,孕育了无数思想与智慧。今天,武汉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襄阳、宜昌、黄石等地加快产业转型,创新发展需要更厚实的文化土壤。阅读不仅让人积累知识,更能拓展视野、启迪思维。对比全国其他创新高地可以发现,阅读氛围与创新生态总是相辅相成。北京打造“书香北京”,深圳推进全民阅读十年行动,文化滋养与科技创新相得益彰。湖北要留住更多人才、汇聚更强动能,不仅要有科研平台的硬环境,也要有阅读氛围的软支撑。一个充盈书香的社会,才会孕育更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书香越浓,创新源泉越丰沛。

阅读之风,在于融入日常。书展的热闹是一时的,真正的价值在于让书香融入生活。无论是家庭书架上的一本书,还是社区图书馆里的阅读角,都能点燃热情。湖北这些年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建设“城市书房”“24小时书店”,打造“书香社区”,让阅读更普及、更亲民。阅读氛围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习惯的养成上。越来越多的家庭把“亲子共读”作为生活常态,越来越多的社区把“书香角落”作为公共设施,一些企业甚至设立“午间读书会”。这些看似细小的举措,正在让书香从一时热闹走向长久风尚。阅读真正融入日常,才是书香社会的应有之义。

一本书,能让人思接千载;一场书展,能让城市更有温度;一片阅读热土,能让社会更有定力。阅读,是文化自信的根脉,是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生活幸福的注脚。今天的湖北,正在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更需要文化的厚度与底气。从城市到乡村,从青年到儿童,让书香飘满荆楚,让阅读成为人们的日常选择和精神依靠,这片土地必将更加充盈、自信、美好。而当全民阅读蔚然成风,荆楚大地也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在全国文化强省建设中展现新的作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扬(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

责编:郭蕾【责任编辑:何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