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业观察①从蒜头到佳肴,看金乡政企如何打响美食金“蒜”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夫稳 通讯员 杨卓 张昆 刘延辉

一颗小蒜头,正成为鲁西南县域经济突围的利器。在“世界蒜都”济宁金乡县,地方政府与一众企业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的“双向奔赴”,合力推动大蒜产业全链条升级,继而实现大蒜产业与食品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打造一条超百亿的食品产业链。

9月18日上午,济宁市农业农村局聚焦“济宁市聚力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主题,在金乡举办了首个县域专场食品产业新闻发布会,金乡县政府有关领导、4位企业家代表现身讲述,围绕当地食品产业谈规划,说发展,话未来。

扶持政策精准托举、龙头企业拥抱科研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全产业链拔节向上……透过这场新闻发布会,不难看出,面对“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机遇,金乡县已绘制出清晰的崛起路径,同时政企也分别展示出“各就各位”的雄心壮志。

产业根基:从种植到贸易的“世界蒜都”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之所以有如此地位,是因为金乡凭借一己之力,影响着全球大蒜供应链的稳定。

济宁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带动周边种植超过200万亩,大蒜产业成了当地的富民产业。

依托大蒜种植优势,近年来,金乡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靠蒜吃蒜”,搞种植做加工、建仓储忙贸易,围绕“一头蒜”逐渐形成集规模化种植研发——智能化仓储物流——专业化精深加工——国内外市场交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当下,济宁金乡县形成了500万吨的配套仓储能力,培育了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的企业900余家,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达80余家,大蒜产品远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蒜及其加工产品从这里集散世界,金乡县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世界蒜都”的美誉。

滚雪球,坡要长,雪要厚。金乡不仅是大蒜的种植中心,更是全国乃至世界大蒜的集散中心、加工中心、出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这为当地大蒜食品产业“滚雪球”提供了长坡厚雪。

政府引领:协同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

今年,济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的发展目标,将食品产业纳入“232”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并成立了现代食品标志性产业链。

面对济宁市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金乡县政府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制定《金乡县食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稳产增收保供、企业梯次培育、产业延链展链等五大行动和十五项具体工作,构建起大蒜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统筹推进大蒜产业、食品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县政府锚定大蒜食品加工重点方向,坚定不移建园区、育龙头、壮集群,形成了以大蒜辣椒加工、调味品、功能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冷链物流为核心的食品产业集群。

在政策大力托举下,金乡县以大蒜制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前7个月,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2家,实现营收42.92亿元,同比增长15.5%。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金乡县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用于大蒜良种研发实验室建设、智能设备购置和冷藏设施建设,展现出上级政府对金乡大蒜产业升级的支持与期待。

科技赋能:从“土里刨食”到“科研领跑”

金乡大蒜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关键驱动力。金乡县积极推动大蒜产业链向前端延伸,联合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等机构,构建了“产研学用”一体化育种体系。

山东金春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春雨种业”)聚焦大蒜种业创新,坚持“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路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陆生活体大蒜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大蒜种质资源484份,为大蒜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春雨种业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等20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期间完成203个大蒜品种的基因测序,以及全球首例“大蒜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试验”,为功能性大蒜品种培育开辟全新方式,打开全新赛道。

目前,金春雨种业已成功培育出10个大蒜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其中“金蒜5号”最高亩产鲜蒜达6200斤,创造国内大蒜单产记录。

如今,公司正积极筹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平台,柔性引进2位院士及40多位高层次专家,推动大蒜种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公司方面坦言,其愿景是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投入,将金乡县建设成为大蒜育种创新的高地。

金乡县的玛丽亚农机公司坚持以创新为引擎,不断推动大蒜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在大蒜种植端,公司为规模化种植户提供覆盖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智能装备支持,解放人力提质增效;在加工端,公司同样构建了完善的智能产品体系,可高效赋能大蒜精深加工。

企业突围:从初加工向高附加值跃升

产业发展的雄心和底气,不仅体现在政府的宏观规划中,也积累在一家家企业的摸爬滚打和个体突围里。

在金乡县政府支持下,本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突破大蒜产业发展的天花板。

金乡县宏万年食品有限公司开发了黑蒜、黑蒜饮品、黑蒜枣片等十多个品类深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泰国、韩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海外市场,深受欢迎。2024年企业营收1.2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26%。

官方信息显示,山东鑫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则以“0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为核心,破解业内技术难题,生产的鲜蒜蓉被认证为“零添加防腐剂鲜蒜蓉连续五年全国销量第一”,产品稳定在山姆超市供应。

企业还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等联合起草《国家黑蒜质量通则》,对黑蒜产品加工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提升了行业标准话语权。

如今,金乡的一众大蒜加工企业已陆续开发推出黑蒜饮料、黑蒜胶囊、大蒜油胶囊、大蒜多糖饮品等大蒜精深加工产品40余种,年产量达300万吨,附加值增长数十倍。

丰腴的发展前景坚定着本土企业深耕创新的步伐,也吸引了外资的目光和青睐。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奥兰集团(Olam Group)落子金乡,成立全资子公司山东凯益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益食品”),生产大蒜制品销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今年上半年,凯益食品实现营收48357万元,同比增长118.56 %,发展势头强劲。因此,公司还荣获了济宁市委、市政府专项财政资金奖励。

全链升级:科技驱动叠加品牌“护城河”

金乡大蒜产业、食品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系统谋划和政策引导托举。

系统谋划上,金乡县明确了大方向,核心就是聚焦“一县一业”,以推进金乡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把大蒜产业做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具体措施上,金乡县也给出了清晰路径,即开展“基地稳蒜”“龙头保蒜”“科技兴蒜”“质量立蒜”“商贸活蒜”“品牌强蒜”六项重点工作,涵盖全产业链升级,为大蒜产业、食品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政府指引下,金乡大蒜产业链上的领军企业纷纷精准卡位,在科技、品牌、质效等领域展开比拼,推动当地大蒜从“量”的领先转向“质”的飞跃,抢占大蒜产业升级制高点。

比如,金春雨种业聚焦核心技术,持续攻关选育突破性新品种,以及富含硒、大蒜素等特定活性成分的差异化品种,从产业源头上夯实领先根基,力争金乡大蒜早日从“论吨卖”转化为“论斤卖”。

凯益食品将建立健全标准化、可追溯的品控体系,从原料种植、加工到仓储,实现全程标准化管理,让“金乡大蒜”引领国际市场标准。同时,公司将大力发展大蒜素、黑蒜、大蒜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抢占国际市场。

宏万年食品坚持发挥深加工企业价值,以技术创新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力,以品质标准建立品牌“护城河”,以产业链融合提升整体价值,从而实现引领产业升级飞跃。

未来布局:从“大蒜之乡”迈向“食品强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乡县已擘画了大蒜产业、食品产业未来的发展蓝图,全县将重点攻坚大健康产业,拓展高附加值保健品市场。

金乡县制定“链主型”“骨干型”“成长型”企业名单,大力抓好企业梯度培育,联合中科院、山东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科研院所,强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金乡县的食品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全县规上食品加工企业达60家,营收突破120亿元,培育一批十亿级龙头企业和亿元级重大项目,实现从“大蒜之乡”到“食品强县”的蝶变。

宏图已然绘就,金乡将加快大蒜功能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核心技术攻关,激发大健康产业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一系列举措将推动金乡大蒜产业从传统农产品加工向“康养 科技”深度融合转型升级。

政府的蓝图在企业层面也得到现实呼应。作为大蒜深加工领军企业,宏万年食品利用先进发酵工艺,已成功打开保健品、休闲零食和高端餐饮等新市场。公司正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开发更多符合健康消费趋势的大健康食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携手同业推动金乡从“大蒜种植中心、集散中心”向“大蒜价值创造中心”迈进。

随着金乡大蒜研发创新的推进,结合AI研发、大数据技术等前沿科技,这颗小蒜头将孕育出食品大健康产业的无限可能。无疑,小蒜头长成“金豆豆”的美好愿景,正在济宁金乡县照进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