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评大赛】带火机登机拍视频博流量?安全红线容不得“抖机灵”

近日,一名女乘客在抖音发布客舱自拍视频,炫耀“第N次”将打火机带上飞机,引发关注。9月8日,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通报详情,并对其相关行为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坐飞机不能带打火机,这本是航空安全常识,也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基本规定。机舱密闭、高空环境特殊,一点火星都可能惹出大麻烦,安检的细致、机组的提醒,都是为了把风险挡在门外。但该女乘客却动了歪心思:借着国际航班安检的差异带打火机登机,还在机舱里点燃拍视频,甚至伪造定位发出来博眼球。这种“引流”做法,既是对规则的轻慢,也误导了大家,实在不应该。

迟某某的“流量算计”显然打错了算盘。如今网络上总有人剑走偏锋,为了点赞,闯红灯拍“挑战”、翻护栏秀“胆量”、把违规当“个性”,视公共安全为无物。就像她,在安检愈发严格的当下,竟炫耀“第N次”带打火机上飞机。伪造信息误导公众对安检的信任,在机舱内实施危险行为,这种“抖机灵”早已越过安全红线,触及法律底线,藏着把危险当“成就”的扭曲,更是对航空安全的公然漠视,将全机人的生命置于险境。

这场未造成实质危害的事件,更像一记醒目的警示。对乘客而言,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的安全规则是基本素养,即便符合出发地规定,也不能触碰飞行安全的通用禁区;对平台来说,加强对危险摆拍内容的审核,才能避免不良示范的扩散;对机场而言,面对各国规则差异,更需筑牢安检防线,消除技术与流程漏洞。

此外,航空安全宣传教育也需持续加强,要让每一位旅客都深刻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毕竟,航空安全无小事,任何侥幸心理和违规行为都不应被容忍,保障每一次飞行安全,是对所有乘客生命负责的底线。

航空安全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藏在每一次严格的安检里,写在每一条被遵守的规则中。该女乘客用自身经历证明,试图用安全换流量,最终只会为自己的任性买单。毕竟,在生命与法律的底线面前,任何“流量密码”都该失灵。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芷慧(武汉体育学院)

责编:郭蕾【责任编辑:伍佳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