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名17岁男生在海底捞餐厅内,往火锅内小便,引发轩然大波,对海底捞的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打击。近日,海底捞“小便门”相关案件一审宣判,涉案未成年人的父母被判赔偿海底捞经济损失220万元。
一泡尿,代价高达220万元,许多人初闻此数额或许会倒吸一口凉气。然而,仔细审视海底捞因此事件所承受的实际损失,这一赔偿绝非漫天要价。据法院认定,事件发生后,涉事门店营业额短期内断崖式下跌,客流锐减;公司为消除影响,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危机公关、卫生整改和品牌修复;更毋庸说该视频在网络持续发酵对海底捞全国性品牌声誉带来的无形贬损,股价下跌。220万元的赔偿金,正是基于这些可量化的经营损失、应急支出以及商誉损害,经过严格司法核算后得出的结果。于法有据,于理应当。
“小便门”并非孤例。从公共场所喧哗打闹、损坏公物,到肆意侵犯他人权益,甚至杀害他人,“熊孩子”现象日益引发社会担忧。这些行为背后,往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与规则意识的淡漠。孩子或许不懂事,但家长作为监护人,负有不可推卸的管教责任。纵容孩子损害他人利益,既是极端利己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对社会的危害。
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一桩个案的了结,更是一次极具警示意义的普法公开课。法律的底线不容触碰,任何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都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此案告诫所有家长,爱子之道在于严管和厚教的结合,必须从小为孩子树立牢固的规矩意识,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限。唯有教会孩子敬畏规则、尊重他人,他们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陈久菊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