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供电公司段泊岚供电所郭咸桥:电网“活地图”,心中有张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宋祖锋 通讯员 宋清晨

在青岛即墨区段泊岚镇的乡间小路上,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个身穿工装、肩挎工具包的身影。他穿行于田埂巷陌,仰望电线纵横,俯身检查设备,二十六载如一日,不仅守护着服务区域内两条10千伏线路和1800多户居民的用电安全,更在心中绘就了一幅完整的电网图。他就是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段泊岚供电所技术专责郭咸桥,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供电所的“活地图”。

廿六载耕耘,绘就心中“电网图”

1999年,郭咸桥走上电力工作岗位,自此便将根深深扎进了基层供电所。技术专责的工作平凡却繁琐,他日常负责的2条10千伏线路,犹如段泊岚区域的“电力动脉”。

除了自己负责的线路台区用户之外,郭咸桥还承担着全所11条10千伏线路、280余个公变台区的大修技改项目提报工作。身边的同事都称他是供电所的“活地图”,哪一条线路、哪个台区要做项目改造,他不用去现场,在心中略微思考一下,就能准确提出线路设备的隐患薄弱点。

“设备都在我心里装着哩。”郭咸桥常笑着说,“每条线路的特点、每个台区的状况,就像自己孩子一样熟悉。”这项特殊技能,离不开他26年来在现场的风吹日晒、耕耘付出,才在他心目中形成了整个段泊岚供电所辖区的电网设备一张图。

同时,他还专业负责供电所全口径电压治理、停电计划管控、线路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每天除了自己台区线路运维之外,还承担了供电所各类日常运检报送。别人需要查系统、导数据才能填报,费时费力,但他基于大量的工作经验,能够全面准确进行数据填报,也得力于多年来的细心积累。

他的严谨,换来了线路的长期稳定运行;他的负责,赢得了村民们的无限信任。他的手机号成了乡亲们的“电力热线”,无论深夜还是凌晨,他总是耐心接听,迅速响应。

逆风迎雨显担当,“活地图”指引抢修路

电力保障,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更得站得出来。让郭咸桥记忆最深、也最能体现其党员本色的,是无数次在深夜或恶劣天气中出发的应急抢修。而2022年7月的那场台风,无疑是一场严峻的大考。

当时,凶猛台风袭击即墨,段泊岚供电所服务区域的三条线路受损。正在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的郭咸桥,接到所长的紧急电话后,没有丝毫犹豫,“我马上回来!”他以最快速度往回赶。

“回到所里得晚上10点了,咱们通过视频电话先研究抢修方案。”时间紧迫,情况复杂,他们必须赶在天气窗口期,以最快速度制定出安全高效的抢修计划。这时,郭咸桥心中的那张“电网图”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准确判断出最可能出现问题的区段和需要优先抢修的关键节点,为制定抢修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天,降雨稍歇,但田野已被泡得泥泞不堪。凌晨6点,郭咸桥便和20多名抢修同事奔赴现场。真正的挑战超出了想象:暴雨冲刷后的农田变成了沼泽地,抢修所需的电杆、线塔等材料重达数吨,平日倚赖的吊车、工程车等大型机械寸步难行。“机械进不来,我们就用肩膀扛!”郭咸桥和同事们喊出了口号。

从黎明到黄昏,再从黑夜到次日天明,50多个小时的奋战。郭咸桥和同事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早一分钟送电,乡亲们就早一分钟安心。当灯光再次亮起,照亮雨后的村庄,疲惫不堪的抢修队员们终于露出了笑容。

不忘初心践使命,“活地图”守护万家灯火

抢修救灾是突发战斗,而日常运维则是漫长征程。郭咸桥的“守”,不仅体现在暴风骤雨中的冲锋陷阵,更融入在漫长岁月里的默默坚守。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他工作服口袋里的那个笔记本,不仅记录着线路数据,还记着服务区域内几位孤寡老人、五保户的信息。他会在巡线时特意“绕个路”,去家里看看他们的用电是否安全,帮忙检查一下老旧线路、换个灯泡、修个插座。这些“分外事”,他一做就是多年。

他分管的电压治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家电能否正常使用、企业的设备能否稳定运行。他深入研究辖区内电压质量状况,精准提出技改和项目储备建议,通过改造线路、更换变压器等方式,彻底解决了低电压台区的“顽疾”,让村民用电更安全,让小微企业的机器转得更稳。

“村庄守电人”“活地图”——这些由同事们和村民们自发叫响的称号,是对郭咸桥26年奉献最好的褒奖。它朴素无华,却重若千钧。守的是电,暖的是心。在郭咸桥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普通基层电力工人的敬业与专注,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的担当与奉献,更看到了一种将个人价值融入为人民服务之中的崇高情怀。

线路无声,铭记着他的脚步;灯火璀璨,映照着他的初心。郭咸桥,这位风雨中的“守电人”、心中有图的“活地图”,仍在日复一日地行走着,用责任和汗水,守护着段泊岚镇的万家灯火,点亮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