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微创、彻底,烟台毓璜顶医院实现神经内镜颅底手术领域新突破

鲁网9月12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凌峰)无需开颅、无体表创口,仅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即可精准切除颅底肿瘤。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神经内镜颅底手术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为两位罹患极高难度颅底肿瘤的患者实施了神经内镜经鼻蝶微创手术。这标志着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胶东地区及周边颅底肿瘤患者带来了“微创治疗、快速康复”的新希望。

不惧啃“硬骨头”,为颅咽管瘤患者寻生机

颅底肿瘤因位置深、毗邻脑干、颅神经、大血管等重要结构,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硬骨头”。传统开颅手术不仅创伤大、出血多,还可能对脑组织造成牵拉损伤,术后患者更是面临恢复慢、并发症多等一系列问题。神经内镜在颅底手术领域的突破,为这一群体寻到了生机。

71岁的陈先生多年来一直受双眼视力偏盲的问题困扰,看东西时总觉得视野“缺了一块”,日常走路、阅读等都深受影响。为改善视力,他辗转多家医院就诊,起初被误诊为眼部疾病,还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可术后视力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经人介绍,他慕名找到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贺峭伟。接诊后,贺峭伟为陈先生安排了全面的检查,结果显示,陈先生的颅内长着近3公分的颅咽管瘤,由于肿瘤较大已压迫视神经,这才是导致他视力偏盲的根本原因。

贺峭伟(左一)在查房

“肿瘤不仅位于颅底核心区,更向上突破重重障碍,突入下丘脑及第三脑室。”贺峭伟介绍,该区域是生命的中枢,掌管着意识、内分泌和代谢,任何细微的损伤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这类手术犹如在“生命禁区”内精细排雷,历来是神经外科领域挑战极限的手术之一。

由于肿瘤较大且位置特殊,如何保证在不损坏周围血管及神经的前提下,完成切除肿瘤并完成颅底重建是关键。术中,贺峭伟及团队在神经内镜的指引下,通过鼻腔这一自然腔道路入,小心翼翼分离肿瘤及包绕的血管、神经、下丘脑等器官与组织,历时6个多小时,完整切除了肿瘤组织。术后,陈先生视力很快恢复,生活也慢慢回到了正轨。更微创、彻底的手术方式,让陈先生切实享受到了诊疗技术发展的福利。

突破垂体瘤诊疗“禁区”,手术再添“智慧眼”

垂体瘤是人体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其中,最大直径超过3公分的肿瘤被称为垂体巨腺瘤,这类巨大复杂肿瘤不仅会侵袭颅内多个解剖间隙,还会紧紧包绕颈内动脉这一大脑供血的“生命线”,手术分离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致命性大出血,一度成为垂体瘤诊疗的“禁区”。神经内镜经鼻蝶微创手术的出现,如同为医生配备了一把精准“利刃”和一双“智慧眼”,在可视、微创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这类复杂肿瘤的有效切除,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贺峭伟(右下)团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32岁的王女士曾是外人眼中“身材苗条、气质清爽”的代表,可近年来,她的身体却像被按下了“失控键”,不仅体重暴增,五官也变了模样。圆圆的脸庞酷似“满月”,肩背部高耸似“水牛”,整个人显得笨重不已。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出现莫名的头晕和手抖。

接诊后,贺峭伟及团队为王女士完善头部核磁共振和相关内分泌激素检查发现,其颅内垂体位置有明显占位,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明显高于正常标准,且因肿瘤超过3公分,最终王女士被诊断为Knosp 4级巨大垂体瘤。

“这是垂体瘤中侵袭性最强、手术难度最高的一种类型。肿瘤将颈内动脉紧紧包裹,如同树根缠绕巨石,手术分离过程中极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对主刀医生的技术、经验和心理素质都是极致的考验。”贺峭伟说。术中,在高清神经内镜的指引下,凭借丰富的颅底解剖知识、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及默契的团队配合,贺峭伟及团队精准定位肿瘤,以毫米级的操作精度,成功实现了肿瘤的安全全切。术后,王女士很快出院,身材也在慢慢恢复。

“借助高清的神经内镜,能清楚地辨识肿瘤和正常垂体组织,既能做到肿瘤全切,又不损伤垂体。”贺峭伟介绍说,神经内镜在颅底手术的应用仿佛为医生装上了“智慧眼”和“微利刃”,让巨大垂体瘤患者有了新选择。

开设垂体瘤多学科门诊,为患者一站式护航

深耕神经外科领域多年,贺峭伟曾赴德国跟随世界神经外科学会内镜委员会前主席亨利·施罗德教授专研神经内镜技术,并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师从国内神经内镜权威洪涛教授完成系统化内镜手术训练,在神经内镜颅底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贺峭伟(右二)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

时刻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烟台毓璜顶医院于日前专门开设垂体瘤多学科联合门诊(MDT),由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主诊医师贺峭伟领衔,联合内分泌科、影像科、放疗科、眼科等多领域专家于一体,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一站式精准诊疗”服务。

这两例手术的成功,是烟台毓璜顶医院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它不仅标志着该科已完全掌握并能娴熟应用神经内镜技术,有能力挑战颅底最深、最复杂的病变,更为以往被视为“手术禁区”的患者提供了微创、高效、康复更快的新选择。

责任编辑:管晓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