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云 刘海波
“我是沐浴党恩长大的,你们要把‘爱党奉献、善德同行’的家训传下去。”近日,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南沟门村94岁老党员曹尚联在生日当天,郑重佩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并严肃认真地叮嘱家人。
家风,是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谱。在曹家泛黄的“家庭会议记录本”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年复一年的坚守与奉献。
汶川地震,曹尚联率先捐出1000元,并号召家里其他人捐款,全家捐款近5000元。
抗击新冠疫情,曹尚联为卡口捐赠方便面、手套;孙子曹艳刚送酒精、消毒液等;年幼的曾孙曹家豪、曹晨曦在太爷爷带领下,也捐出自己的零花钱。
日常,老人坚持亲自交纳党费。在视若珍宝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扉页上,他用铅笔工整地写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1931年出生的曹尚联,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多年。非典肆虐时,72岁的他主动请缨值守卡口;建党百年,他自费购买20顶草帽赠予村中党员。他常说:“入党誓词,不能念在嘴上,要刻在心里,做在手上。”
父亲的言传身教,为儿子曹德民树立了榜样。2012年,在北京建筑工地已是“老把式”的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曹德民抓住县里发展设施农业的机遇,贷款建起13栋温室大棚,并优先吸纳本村村民和本地临时工参与生产经营。最早跟他种菜的村民张绍才,如今已成种植大户。
儿媳武凤朝是名医生,她三十余载无论寒暑,或步行出诊,或骑车奔忙,守护着全村人的健康。她亲手迎接了400多个新生命的到来。村里患哮喘的老人行动不便,她背着自己年幼的孩子上门为老人打针。贫困产妇分娩,她分文不取。
优良家风,滋养着后辈。孙女曹艳玲自幼酷爱文艺,拜入丰宁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冬阁门下,潜心钻研,技艺精进。2023年,她将老宅改造成非遗剪纸工坊,帮助留守妇女将剪纸作品变为商品,为她们增添收入。曾外孙女王涵玥,品学兼优,是学校社团的剪纸“小达人”,多次获评三好学生,并被授予“承德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从曹尚联佩戴纪念章的颤抖双手,到王涵玥手握剪刀的专注眼神;从汶川地震时的全家捐款,到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带头致富……“爱党奉献、善德同行”这8个字,是曹家跨越近百年的精神坐标,指引着四代人接力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