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9月2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调适、疾病预防、青春期保健等方面,介绍开学季实用健康知识,为新学期学生健康保驾护航。
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所主任医师李玲介绍,关于开学后部分孩子出现“开学焦虑”甚至伴有腹痛、头痛等身体不适的现象。“开学焦虑”本质上是孩子在环境转换的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尤其在假期放松状态突然过渡到开学节奏时更容易发生。孩子在情绪、身体和行为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信号。
在情绪方面,孩子可能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或者发脾气,对一些小事反应过度,或者出现攻击行为,比如打人、扔东西等等。也有些孩子反而出现过度依赖、不愿和父母分开、在上学前哭闹、拒绝进学校等情况。
在身体方面,焦虑有时会通过“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这时候需要家长特别留意。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肚子痛、恶心、呕吐,出现心慌、胸闷、手心多等症状。部分孩子还可能有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夜里易醒或早醒等等。
行为上,有些孩子会坐立不安、搓手、小动作增多,或者注意力明显下降,上课难以集中。这些表现往往在特定情境下出现,比如周一早晨、考试之前、交作业之前等。
如果家长察觉到孩子出现上述的某些变化,并且和以往状态有明显不同,就要考虑孩子可能正面临“开学焦虑”。此时,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孩子调整:
第一,逐步调整作息。建议在开学前夕,就开始引导孩子逐渐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每天早睡一点、早起一点,合理安排一些学习任务,帮助孩子的身心节奏平稳过渡到“开学模式”。
第二,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家长可以在开学前和孩子多聊聊学校里有意思的事、熟悉的老师,激发孩子对校园生活的期待。开学后继续保持沟通,鼓励他们分享学校见闻,促进同伴交往,增加集体归属感。
第三,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一起商定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且注重鼓励进步的过程,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帮助孩子建立可实现、可跟踪的进步路径,并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升学习信心。
第四,保证规律运动和均衡营养。每天适量的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球类等运动,非常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同时注意饮食均衡,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和蔬菜水果粗粮,避免暴饮暴食或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孩子的焦虑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比如一个月以上),严重影响到正常上学、社交或家庭生活,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心理卫生门诊去进行评估和咨询。
总之,多数孩子的“开学焦虑”是暂时而且可以缓解的,通过家长的耐心陪伴和家校配合的科学引导,孩子可以逐渐适应新学期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