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优选地出炉!高收入、低成本,苏杭等地成毕业生就业新天地

中国网8月29日讯 (记者 韩雅洁)较低生活成本、较高生活品质、较多可支配收入,这样的就业条件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优先选择。

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优选”地区出炉,以杭州、苏州、宁波、南京等城市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成为“黑马”,登上2025高校毕业生“高性价比”就业地区榜前列。这是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的最新调研结果。

受产业结构转型驱动,近年来,这些地区高校专业布局也随之优化调整,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工业等专业形成集群,为大学生打造专业就业“一条龙”,区域人才竞争力显著提升。

高收入低成本,苏杭等地成毕业生就业新天地

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较低生活成本与持续改善的生活品质,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创造更多优质岗位与可支配收入——以上关键要素,让苏州、杭州等地不再只是“美景胜地”,逐渐成为毕业生心目中的就业新天地。

从薪资表现看,苏杭等城市凭借后发优势,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动能。与2020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相比,2024届毕业生,杭州(7199元)反超广州;苏州(7026元)、宁波(6908元)薪资增长潜力大,相较2020届薪资涨幅超过19%。

较高的薪资水平和较低的生活成本,让苏杭等城市成为高校毕业生的“心头好”。《报告》显示,在杭州、宁波、苏州、南京就业的202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1.9%、81.5%、80.7%、80.5%,其就业满意度超过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

专业就业“一条龙”,产业结构倒逼高校专业结构升级

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也倒逼高校专业结构升级。近年来,随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类企业的井喷和民营资本的活跃,该地区逐步形成“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模式,并通过人才服务体系的制度创新,吸引大量本科毕业生就业。

为响应产业发展需求,该地区高校也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报告》介绍,近五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大批增设了核心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服务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的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等专业,与新能源发展关系紧密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汽车工程等专业;以及聚焦数字产业运营、数字经济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经济专业,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

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均有小幅下降,在二线、三线城市及以下就业的比例分别从2020届的19%、37%,升至2024届的21%、39%。比如, 东莞、苏州、南京外省籍毕业生占比出现明显上升,分别为63%、55%、53%,这在人才竞争中潜力显现。二、三线城市主动参与人才竞争,让应届本科生的就业选择正从“高度集中于一线城市”转向“多元分布”,形成了不同线级城市各有优势的竞争格局。

编审:刘佳 张艳玲 王月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