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凤帅 德州报道
在德州天衢新区袁桥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孟爱燕的一天,始于一声声温和的提醒。穿梭于排队体检的老人之间,核对单据,指引路线,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是她扎根基层十多年的无声坚守。
已过不惑之年的孟爱燕,是袁桥镇居民健康需求的“第一站”。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不同,在这里,她是应对头疼脑热、慢性病管理乃至健康疑虑的“多面手”。量血压、看感冒,居民的各种健康需求,最终都汇集到她与同事这里。
上半年,孟爱燕面临双重考验。作为卫生院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的组长,她需带领团队在两个月内为全镇2600多位符合条件的老人完成全面体检。与此同时,家中的两个孩子正值高考冲刺的关键期。
每天清晨,当许多母亲为孩子准备早餐时,孟爱燕已站在体检大厅。“大爷早,这边坐一会吧,咱马上开始登记。”温和的嗓音,利落的动作,是她给老人们的安心剂。仔细检查血压计袖带、血糖仪试纸,是她雷打不动的开场。
上午体检结束,人群散去,工作远未停止。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每一份报告,她都要逐项审核、标注异常、录入系统、及时反馈。
“说心里不惦记孩子是假的。”她坦言,“但这边2600多位老人等着呢,很多老人就指着一年一次的体检。孩子大了,能理解。”
最终,2600余份详实的健康档案成功建立,为袁桥镇老年居民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如今,孟爱燕的手机是袁桥镇群众名副其实的“24小时健康热线”。为让老人们获得更及时便捷的指导,她按村居建起了多个微信群。信息提示音成了她生活的背景音:“孟大夫,我今早量血压有点偏高。”“孟医生,这个降糖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手机24小时开机,声音调到最大,就怕错过要紧的信息。”孟爱燕说。面对咨询,她总是耐心回应:“没事,你慢慢说……”无论多晚多忙,她都尽快回复,指导用药、解答疑惑、提醒复诊、给予宽慰,将许多小问题化解在萌芽,也省去老人奔波之苦。
孟爱燕深知,冰冷的屏幕无法替代温暖的面对面交流。于是,入户随访、社区健康科普,成为她工作的另一项常态。
一次,她来到长期卧床的张秋芬家。没有程式化的检查,孟爱燕自然地坐在炕沿:“大妈,这两天觉睡得踏实不?胃口咋样?药都按时吃着没?”她一边轻声询问,一边仔细查看老人床头柜上的药瓶药盒,拿起每一种药,贴近老人耳边细心叮嘱注意事项。
这份基于专业、融入温情的“炕头上的健康守护”,让她对每一位群众的健康状况了然于心。谁血压不稳,谁血糖需重点监测,谁家老人刚出院需要照顾,这些信息都深深印刻在她脑海。她成了袁桥镇一部“行走的健康档案”。
“事情看着不大,岗位也普通,”孟爱燕常说,语气温和却透着坚定,“但我知道,我们这些基层医生,得是居民身边靠得住的那个人。工作,得做进他们心里去。”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她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的缩影。
从青春芳华到如今两鬓微霜,孟爱燕在袁桥镇卫生院已默默耕耘10余个春秋。她的生活与工作界限早已模糊。那部24小时开机的手机,意味着随时响起的召唤。她牺牲了无数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光,只为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刻,能第一时间回应那句“孟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