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27日讯在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有这样一位身影:手术室里,他身着数十斤重的铅衣,全神贯注于显示器上纤细如丝的脑血管,手中的导丝导管如臂使指,在生死边缘为患者开通闭塞的生命通道;办公室内,他身先士卒,运筹帷幄,思考着学科发展、团队建设、流程优化,推动着科室稳步前行。他就是神经内科副主任、介入诊疗团队核心专家——刘文华。在第八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位身兼临床尖兵与行政骨干的“双面”医者。
廿载神内筑基,勇拓介入新程
作为在神经内科领域耕耘了20余年的医者,刘文华肩负着神经内科日常工作。神经内科疾病复杂多变,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他深知医无止境,不断更新知识是技术进步的前提,谦虚好学是他的本性,为了更好提升自己,每隔3-5年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一次,曾经分别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国内神经内科顶级殿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进修深造,不断精进神经内科疑难危重症的诊疗能力。这份深厚的专业积淀,为他日后勇闯神经介入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自从2022年开展介入手术以来,虽然刘文华并非本院首位接触介入的医生,但他凭借对学科发展的敏锐洞察和对救治患者的热忱,毅然肩负起将这项技术真正“开展起来”、并“发展壮大”的重任。 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快速掌握这项关乎患者生死的高精尖技术,他再次背上行囊,主动前往青岛市中心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等神经介入开展成熟的单位,如饥似渴地学习、实践、总结。 从导管导丝的操控,到影像的精准判读,再到复杂病例的策略制定,他一步一个脚印,在手术台边虚心请教,在术后复盘每一个细节,将外院先进经验与本科室实际相结合。正是这份对专业的敬畏、对技术的执着和对患者生命的责任感,驱动着刘文华副主任带领团队快速突破技术瓶颈:目前,神经介入团队能够熟练开展脑血管造影、脑卒中急性取栓、脑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手术。
铅衣下的“取栓专家”:与时间赛跑,守护脑生命线
神经介入手术,被誉为“在血管里绣花”,是治疗急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等急危重症的关键手段。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与死神的竞速赛。作为科室介入领域的专家,刘文华主任以其精湛的技术、冷静的头脑和果断的决策,无数次在千钧一发之际力挽狂澜。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 他是“卒中绿色通道”的坚定守护者。全年听班无休,无论深夜还是黎明,只要急诊电话响起,刘文华主任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导管室。年均完成急性脑卒中取栓手术30余例,择期支架植入术手术80余例,脑血管造影术200余例,使众多濒临残疾甚至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 例如李大爷,深夜突发脑梗死陷入昏迷状态,症状体征提示大血管闭塞,时间窗已临界,刘文华主任立刻做出精准研判,果断施术,成功取栓,星光不负赶路人,患者次日神志转清,一周后奇迹般下地行走自如。目前神经介入取栓技术日趋成熟,目前血管再通率90%以上,达到了市内领先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厚重的铅衣阻挡了射线,却挡不住他救死扶伤的热忱。汗水浸透手术衣是常态,过多的射线下作业,使术后的疲劳感难以言表,长时间负重导致了腰椎椎间盘突出,不得不进行了微创手术,术后的腰酸腿痛也从未让他一丝退缩。他说:“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家属感激的眼神,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仁心仁术,大爱无言
在患者和同事眼中,刘文华不仅技术高超,更是一位极具人文关怀的医者。他始终将患者的安危和感受放在首位,耐心细致地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化解患者的焦虑。即使再忙,他查房时总会多停留几分钟,握握患者的手,问问他们的感受;术前术后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注,关注着患者的每一个细节。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他总是千方百计帮他们节省费用。但他总是说这是每个医者应该有的基本素质。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他铭记于心,践行于行。穿上铅衣,他是无影灯下与死神搏斗的战士;脱下铅衣,他是科室发展殚精竭虑的领路人。双重身份,双重责任,他用精湛的医术、担当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者的风采。(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