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狭长的陡坡上,泥泞难行。一位武警战士弯腰躬身,拉着满载垃圾和杂物的小推车,奋力前行。
7月1日,榕江抗洪抢险一线视频中,这个背影让无数网友泪目,被赞誉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短短数小时阅读量破亿。
这个背影让无数网友泪目,被赞誉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视频截图)
这名只留下背影却令人无数网友泪目的战士叫马东昇,来自武警贵州总队。
洪水过境后,整个榕江县城仿佛被淤泥“糊”住了。马东昇和战友们打响了一场“清淤战”。
“街道上堆满了垃圾,一脚踩下去,淤泥能灌进筒靴。”气温回升后,垃圾散发着刺鼻的味道,口罩也挡不住。马东昇顾不了那么多,他挥动手中的铲子快速清理垃圾,烈日下汗水浸湿了衣衫。
央视报道马东昇事迹
清淤战队进入古州镇东门村七街,马东昇看到眼前的垃圾有近三米高。淤泥中垛着沙发、床垫、凳子……只能徒手一点一点抠出来,抬出小巷。
小巷的出口处,有一条25米长的45度小陡坡。 空间狭窄救援机器进不去,清淤战队只能用小推车将垃圾杂物运出小巷。
“我来拉推车!”马东昇主动请缨。这个陡坡,平时居民骑电动车上不去,得用脚助力。就在这里,马东昇拉着满满一车垃圾杂物,要一口气冲上坡顶。他弯着腰俯下身,为了压住小车重量,胸脯几乎要贴着地面。
马东昇在清淤现场(吴哲明 摄)
在下坡时,湿滑的路面刹不住车,他一下子崴到脚,左臂撞到车上淤青一片。“你休息一下吧!”战友们担心他体力不支。“没事,顶得住!”马东昇没有放下手中的推车:“这车放空的时候就当是休息了。”在这个陡坡上,他连续作业了近十个小时,一车又一车往返,和战友们腾出小巷原来的模样。夜里脱下雨靴,他的双脚已经浮肿。
腐烂的垃圾堆、狭长的陡坡、空气稀薄的地下超市……在灾后近一周的清淤战中,这些都是马东昇的战场,他用担当诠释“中国脊梁”。如今,那个陡坡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脊梁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星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