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案例丨赔偿期限届满陷生活困境,法援助力伤残人士再获赔偿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二十年前因工伤致一级伤残,靠赔偿金维持基本生活水平,赔偿期限届满后要怎么活下去?2024年初,生活给曲阜人王力(化名)出了这样一道难题。绝望之际,他走进曲阜市法律援助中心,终于在律师的专业帮助下,成功依据司法解释主张后续赔偿权,35万多元的“续命钱”,让王力濒临崩溃的家庭重获生机。

务工时意外坠落致重残

赔偿期限届满陷生活困境

2024年2月,因一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王力,因赔偿期限届满而失去了重要的生活来源。

时间倒转到2003年11月15日,那对于王力来说是命运转折的一天。当时,他在曲阜市某乡镇清理锅炉烟筒积灰时,烟筒突然从接口处断裂,他从高处重重摔下,当场不省人事。紧急送医后,王力被诊断为颈椎骨折并截瘫、多处骨折及头部外伤,经法医鉴定构成一处一级伤残、三处九级伤残。一个原本能靠力气谋生的青壮年,从此只能长年卧床,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

2004年6月,曲阜市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判令某镇人民政府、雇主孔某及第三人孔某某赔偿王力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护理费等费用,其中伤残赔偿金和护理费的支付年限为二十年。这二十年里,靠着这笔赔偿,王力的基本生活得以维系,但常年的护理、康复开销,仍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

而此时,王力已步入中年,仅靠低保勉强维持基本生活。随着身体机能衰退,护理需求有增无减,原判决确定的二十年的伤残赔偿金、护理费的支付年限已过,成了压在全家心头的巨石。他们带着最后的希望,走进了曲阜市法律援助中心。

法援中心开通绿色通道

律师精准梳理维权路径

2024年3月8日,在家人的陪伴下,王力来到曲阜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听完他的遭遇,认为王力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应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当即决定启动“绿色通道”,考虑到王力行动不便,还特意指派了其所在村的法律顾问——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山东曲圣地律师事务所律师庞冬生承办此案。

庞冬生当即联系约见王力及其家属,认真核实案件细节,并进一步查阅法院2004年原判决的卷宗,了解基本案情。同时,他搜集了大量相关案例,结合王力的年龄、伤残等级和身体现状,明确了维权思路:一方面,对于那起发生于2003年的意外事故,法院曾经依法作出判决,而如今,王力一级伤残的状况未改变,仍需长期护理;另一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或者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法院应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您放心,法律有明确规定,只要能证明您确实还需要护理、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就有权要求继续赔偿。”庞冬生的话给了王力全家一颗定心丸。随后,庞冬生根据王力提供的线索,落实了该案赔偿义务人的最新信息,于5月26日向曲阜市人民法院提交了民事诉状,并代为申请免交诉讼费,最大限度减轻这个家庭的负担。

一审二审接力维权

终获35万元赔偿款

2024年7月5日,曲阜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庞冬生结合法律条文据理力争,法院基本采纳了律师的代理意见,于8月17日作出一审判决。

然而,王力及其家属对判决金额有异议,于8月29日再次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中心当即受理,仍指派庞冬生继续代理。庞冬生接受指派后,当日为其递交上诉状,9月13日,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针对双方争议焦点即赔偿金等问题,经过法院庭审,酌情调整了护理费金额等,并于11月5日作出终审判决。从初春到初冬,这场跨越二十年的维权案终于尘埃落定。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伤残人士的生存年限不断延长,当年判决确定的赔偿期限到期后,如何保障其后续生活,成为司法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案中,曲阜市法律援助中心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响应、精准指派律师,承办律师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和细致的证据梳理,帮助王力成功获得后续赔偿,不仅解决了一个家庭的实际困难,更彰显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持续保障。

指派机构:济宁市曲阜市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山东曲圣地律师事务所 庞冬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