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3小时学会游泳”相关视频爆火 野路子可行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3小时学会我花了3000元才学会的游泳?”近日,在众多网友不可思议的惊呼声中,一名网友在家自学蛙泳的视频在网络爆火,引发网友热议、效仿。也有市民提出质疑,这样的速成学游泳,真的靠谱吗?昨日,本报请相关专家分析。

【网友分享】

趴床上练习3小时学会游泳动作

“自由泳学不会换气,不如尝试在呼吸时想象着用舌头去舔肩膀”“身体容易下沉,可以想象自己已经晕过去了,手脚自然伸展,慢慢就能浮起来”“3小时学会游泳动作”……最近,一些“速成学游泳”的视频热传,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已有累计上百万人次点赞关注。

先是用盆装水练习换气,吸一口气把脸埋入水中,嘴巴闭上,用鼻子吐气,习惯水下憋气的感觉;然后趴在床上练习腿部动作,大腿悬空,根据“收、翻、蹬、夹”四字口诀重复练习;最后练习手部动作,配合抬头换气……在一名网友的视频教学中,其熟练后就可以在床上进行全套动作配合练习,然后正式进泳池一步步尝试实操,最终成功实现在水中用蛙泳前进。该网友表示,“要求不高,至少先让自己游起来,以后再多练习改进提高”。

【市民声音】

有人跃跃欲试 有人担心风险

一个人的“成功”,引发了一群人的效仿。不仅该视频评论区有网友留言:“今晚回去练习”,还有网友已经付诸实践,在网上发布了同款学习视频。不少厦门网友也对这种新奇的自学模式跃跃欲试。在市民赵女士看来,这些方法简单易行,能在家提前准备,应该可以大大缩短学习周期。“我决定先试试用脸盆模拟练习水下换气,提前适应水下呼吸的节奏,让自己不那么怕水。”赵女士说。

不过,也有部分市民对速成学游泳持谨慎态度。一些有过传统游泳学习经历的市民认为,游泳需要扎实的基础和规范的动作,这种“野路子”可能会让动作不规范,不利于长期学习,还有市民担心,没有专业指导,盲目尝试可能有安全风险,尤其是恐水人群,可能会加剧心理障碍。

【专家看法】

科学练习不可少 安全知识要牢记

这些学游泳的速成方法靠谱吗?本报邀请厦门市游泳协会副会长、厦门市游泳队原教研组长及总教练杨建本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

杨建本指出,从动作规范来看,非专业指导下的游泳练习容易忽略发力细节,导致动作变形,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所谓 “3小时学会” 其实只是掌握了动作雏形,还需要科学强化。“游泳是重复性运动,一个动作连续做,做得越多越熟练,才能不断强化形成肌肉记忆。”

对初学者来说,呼吸是游泳的核心,不会呼吸几乎等于不会游泳。仅靠水盆练习远远不够,身体并未真正熟悉水的特性。在传统教学中,会遵循“陆上练习”“半陆半水”到“水下练习”的科学流程:先在陆地进行基本动作教学,再站在水里做划水动作、扶着池边做蹬腿动作,最后过渡到完整的水下练习。因此,杨建本建议,不论速成技巧掌握得如何,必须结合水下脱敏练习,只有真正熟悉水、感知水,克服对水的恐惧,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动作练习。

从安全角度来说,游泳本身存在溺水等安全风险,也易发身体抽筋、低血糖、失温、呛水等情况,而水下环境的特殊性更放大了这些风险,需要格外警惕。因此,尽管网上有大量教学视频,但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水下动作,在有救生员的正规泳池进行实操练习,且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再下水。

杨建本认为,无论处于学习、练习还是日常运动阶段,都需要在足够的安全保障下,巩固基础泳姿,了解水的特性与规律且心怀敬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