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2025年7月21日至23日,由贵州省民政厅、贵州广播电视台主办,贵州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与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承办的“温暖贵州·福彩圆梦—让梦飞扬”研学活动顺利开展。此次活动让来自赤水市、凯里市、丹寨县11所学校的100名乡村儿童在“红飘带”的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在贵州省师范大学博物馆的文化长河中感受底蕴,在华为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训基地的科技世界里开拓视野,在贵州地质博物馆的地质奇观中探索奥秘,大家纷纷表示度过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梦想启蒙之旅。
红飘带里忆峥嵘:梦想与红色精神共闪耀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活动首日,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带来的100个梦想作品成为现场的亮点——稚嫩的文字写下对未来的憧憬,多彩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向往。
来自赤水市葫市小学的王雨馨说:“看到军人们在硝烟中英勇奋战,在危难时挺身而出,心中便涌起难以言喻的敬佩。现在的我想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未来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小雨馨那句“努力学习,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朴实宣言,恰似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童声回响——她眼中闪烁的敬佩,与全息影像里红军战士的坚毅目光,在展馆的光影中完成了一场跨世纪的对视。那些用蜡笔描绘的航天蓝图、用文字书写的乡村振兴计划,与当年红军将士用草鞋丈量出的革命道路,共同诠释着"每一代人有自己的长征路"的深刻内涵。
师大博物馆品万象:生灵百态点亮求知心
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的“见灵展厅”里,12岁的丹寨县排中小学学生马珂馨踮脚贴近展柜,目光紧紧锁住柜中的昆虫标本。她曾在梦想作文中写道:“第一次清晰地听见梦想的声音,是在小学的自然课上,老师展示的蝴蝶标本在阳光下泛着虹光,蓝闪蝶翅尖的磷粉像洒落的银河······我书包总装着放大镜,蹲在草丛看蚂蚁搬家,在梧桐叶上找蚜虫的踪迹,梦想着有一天能读懂大自然的密码。”此刻,作文里那只泛着虹光的蝴蝶,正与玻璃后振翅欲飞的标本重叠;笔下描摹的“银河”,正隔着一层剔透的玻璃,与她眼里跳动的光遥遥相望。
展厅里,甲虫的鞘翅泛着金属光泽,孔雀的尾巴如同璀璨的扇面,每一个细微的形态里,都藏着大自然的生存智慧。课本上的铅字、草丛里的细碎观察、眼前标本的鲜活肌理,此刻像散落的拼图终于严丝合缝,让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梦想不是遥不可及的银河,身边的每只小虫、每片羽毛,都是大自然写满密码的信笺,正等着她用好奇与坚持,一点点读懂。
博物馆讲解员顾同学带领100位乡村儿童参观,她感叹:“小朋友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当接触到展品时,那种全神贯注、踊跃提问,甚至踮起脚尖想看得更清楚的模样,让我感受到他们对知识、对广阔世界强烈的探索欲。”
华为ICT基地探科技:智慧之光点燃梦想
“科学课上,老师用磁铁吸起铁钉的瞬间,我忽然觉得那些看不见的磁力线,像无数根亮晶晶的线”,丹寨县排中小学的潘迪在作文里写下这段文字,也写下了“长大要当科学家”的宏愿。
进入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华为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训基地,孩子们被眼前的科技设备吸引,在这里抽象的“科技”变得可触可感,孩子们不仅看到了科技如何改变生活,更在心中种下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对“未来”的想象有了更具体的模样。
“我发现孩子们对鲲鹏服务器、升腾服务器这些在外面没听过、没看见过的高科技很感兴趣”,讲解员袁老师说:“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孩子们明白我们国家是强大的,科技强国,我作为中国人是自豪的。”凯里市翁牙小学田老师看着孩子们踮脚张望、伸手欲触的模样深有感触:“有些同学对电子信息方面有兴趣,在实训基地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想去观看,甚至还想去触摸。这次参观最大价值的是帮助了农村的孩子们开眼界,这些多元化的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科技之光,照亮梦想之路。在这里,孩子们不仅看见了未来,更听见了梦想拔节生长的声音。
来源:贵州福彩网
一审:聂洪艳
二审:李莉丹
三审:段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