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彼此,奔赴成长|复旦MBA新生班级集结

【编者按】8月3日,复旦MBA聚劲2025班级见面会在复旦管院政立院区举行。一早,校园里就热闹了起来。不同颜色的聚劲T恤,成为辨别彼此班级的小巧标识。...

8月3日,复旦MBA“聚劲2025”班级见面会在复旦管院政立院区举行。

一早,校园里就热闹了起来。不同颜色的“聚劲T恤”,成为辨别彼此班级的小巧标识。迎面走来的,是未来几年将并肩前行的同学,也可能是未来一生的挚友。一切就绪后,新生们正式开启了他们的MBA第一课。

一场关于“聚创”的领导力启程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绪红为全年级带来一场主题为“‘聚创’领导力发展旅程”的讲座,为新生们未来的学习旅程划下重点。

“聚创”领导力,是复旦MBA教育体系的核心特色之一,项目基于经典领导力模型,结合数字化与科创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复旦大学独特的文化基因,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聚创”领导力“5 1”模型。

讲座中,李绪红老师从整体学程出发,逐步拆解不同学期的模块安排,并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深入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的领导力应具备的素质。

随后,她鼓励大家从兴趣和热爱出发,找到属于自己的驱动力,也分享了多位全球杰出企业家的成长故事,展示了领导力的多元可能。在她看来,“人人皆可成为领导者”,领导力并不是职位赋予,而是在团队中主动承担、积极赋能。

这堂课,不仅为大家种下了领导力思考的种子,也为未来的学程建立了第一道信任与启发的桥梁。

一份有“人味”的年级画像

紧接着,复旦大学MBA项目主任曹能公开2025级新生年级画像。

不同于以往年龄、行业、岗位等客观统计,这次的画像更关注“人”的状态与表达,展现了2025级复旦MBA新生群体的真实与多元。

比如:

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21%的同学是查看工作消息,24%则选择继续赖床;

有16%的同学,每周运动时间超过5小时;

当问起最看好哪种未来出行方式时,41%选择自动驾驶汽车,28%选择超级高铁,20%选择eVTOL,11%选择氢能源汽车。

这些看似日常却极具个性的片段,勾勒出这届同学立体而真实的形象,也让彼此距离更近了一些。

温暖的接力,来自传承人

画像之后,曹主任特别致谢了3位引荐新生就读复旦MBA的传承人,并为他们送上了引荐礼包。这份感谢更让“一起奔复”具象起来,这是复旦MBA传承的延续,更是温暖的接力。

各班出发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宇宙

午饭过后,下午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在各自的教室里,大家迎来了与班主任和传承人的第一次深入互动。

班主任首先介绍了复旦MBA的整体学程,紧接着项目标志性的“黑衣人”传承人亮相。他们是学长学姐,也是大家可靠的班级伙伴。

破冰游戏迅速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从名字到兴趣,从城市到过往经历,大家在轻松的互动中建立起初步的链接,彼此之间的信任也悄然增长。

通过共同思考、探索和共创,每个班级一起构思、描绘了心中理想的班级愿景。在笑声和讨论声中,属于2025级的班级文化,开始生根。

定格这一天的尾声,是一张张正式的班级合影。

穿上班服的我们,从此开始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复旦MBAer。

夕阳西下时,离别的脚步里已少了初见的生涩。从今天起,我们不再独自奔跑,我们有了并肩逐梦的伙伴。

今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也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在这厚重的积淀之上,我们怀着憧憬与热忱,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