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遛鸟、“驯龙”……另类宠物成年轻养宠人群新欢

大皖新闻讯 8月6日,在合肥一家另类宠物专卖店里,生态缸中奶油色的鬃狮蜥正趴在仿真岩石上晒着UVB灯,另一侧的玻璃箱内,一只狐獴正探头探脑。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宠物店里屡见不鲜。从守宫到玉米蛇,从玄凤鹦鹉到小香猪,这些曾经小众的“另类宠物”,正凭借独特的个性与低维护特性,成为年轻人养宠新选择。《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有数据统计,我国已有约1707万人在饲养“异宠”,市场规模接近百亿元人民币。

年轻人偏爱异宠,既源于低负担陪伴与个性社交的需求,也暗藏标新立异心理下的弃养风险。对此,8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分别采访了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和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王云飞提醒,异宠饲养需坚守对生命的责任,避免破坏生态;付建则提示,异宠交易与饲养存在多重法律红线,需严守法规防风险。

鸟类、爬宠成热门,年轻消费者主导购买

8月6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合肥市瑶海区的一家宠物店看到,店主米先生正忙着给顾客介绍不同种类鹦鹉的习性及特点。“现在年轻人更愿意为个性化买单,像这种自带‘网红属性’的玄凤鹦鹉,这几天几乎每天都能卖出去好几只。”他告诉记者,店内最受欢迎的异宠就是鹦鹉、珍珠鸟等鸟类,“一方面它们价格比较亲民,20块钱就能带走一只珍珠鸟,另一方面,在异宠里面,鸟类算是交互性比较强的。”

宠物店内在售的鹦鹉

米先生介绍,除鸟类外,蜥蜴、蛙、蛇等爬宠也是主要在售的异宠品类。“这类爬宠价格集中在100-800元,入门级的守宫在百元左右,玉米蛇、高白蛇等就稍贵一些。”米先生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这类宠物受众相对要窄一点,主要是一些有猎奇心理的消费者,像昨天有个人买了一只鬃狮蜥,说自己想找‘驯龙’的感觉。”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有数据统计,我国已有约1707万人在饲养“异宠”,市场规模接近百亿元人民币。

异宠经济的火热也对宠物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合肥一家宠物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只需要给猫、狗看病,“现在送来的宠物越来越稀奇古怪,鸟、乌龟、蛇都有,这类宠物的治疗技术门槛是比较高的,给我们的工作也带来不少挑战。”

年轻人为何偏爱异宠?低负担陪伴与个性社交需求是关键

“每次我有事情着急的时候,我就会看看我养的角蛙,能平静下来。”市民时先生向记者展示手机里角蛙的照片,“我这只“稳重”的角蛙,每月饲养成本也就几十块钱,也不烦神,绝大多数时间它就自己在那坐着,你要去喂它,它也挺激动的。”

时先生养的角蛙(受访者供图)

社交属性也是年轻人选择异宠的重要原因。在合肥市蜀山区一家宠物店里,记者见到两位来购买小香猪的女大学生:“我们俩都喜欢小动物,现在租房子在外面,猫狗养起来不方便,小香猪、小仓鼠是我们养宠物的首选。”两位学生向记者坦言,饲养宠物能够丰富她们朋友圈的内容,跟同龄人也会有更多话题。记者注意到,在小红书上,#异宠#话题下,年轻人们通过分享饲养日常、交换繁育经验,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圈层。

专家解读:异宠流行藏着标新立异心理,需警惕新鲜感褪去后的弃养风险

异宠市场的火热引起网民关注,有人认为这是时代潮流下年轻人寻求陪伴的新选择,也有人认为异宠饲养只是一时兴起,单纯为了追求新鲜感。对此,8月7日,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认为,异宠受到年轻人青睐,需从宠物饲养的本质与社会心态综合分析。

从核心需求来看,养宠物的本质往往与情感需求相关——无论是孤独感驱动的情感释放,还是通过宠物实现某种符号化的情感替代,都需要宠物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和“智商”,以形成有效交流。但异宠的流行,更多叠加了年轻人标新立异的心理。

“像蜥蜴、蛇这类异宠,本身互动性弱、智商有限,甚至形象有点恐怖,可能给人带来‘距离感’,但正因其‘小众’,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的载体。”王云飞提到,这种标新立异的偏好往往具有阶段性,“缺乏深度互动和共同爱好者圈层,新鲜感褪去后,很多人会失去兴趣,甚至随意弃养。”

王云飞特别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养宠物的核心是对生命的负责。异宠饲养看似‘低成本’,实则需要长期投入——比如安哥拉兔的饲养成本多年累积可能高达数万元,且需应对掉毛、排泄等问题。若因一时兴起购买异宠,最终弃养,不仅是对生命的漠视,还可能导致异宠进入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引发物种入侵风险。”

律师提示:异宠饲养与交易有多重法律红线,需严守法规防风险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异宠需求的日益增长,关于异宠的消费纠纷也屡见不鲜,此外,消费者弃养异宠造成恶劣后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此,8月7日,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提醒,异宠饲养与交易需警惕多重法律风险,消费者和商家均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对消费者而言,若饲养的异宠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未经许可的购买、饲养行为可能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若从境外引入异宠未经过检疫,或购买后随意弃养,还可能构成“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此外,若弃养的异宠造成他人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原饲养人或管理人需承担侵权责任。

对商家来说,严禁售卖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在运输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及实施细则,普通快递禁止寄递活物,需通过专业宠物托运机构,采用科学包装和合法途径运输,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同时,商家需如实向消费者披露异宠的品种、健康状况等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异宠饲养不能只图新鲜,需先明确物种属性、法律边界,更要做好长期负责的准备,避免触碰法律红线或造成生态危害。”付建强调。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周镕健

编辑 陶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