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省内空白!日照市人民医院新技术解决73岁老人淋巴水肿难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艳

近日,日照市人民医院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该院手足显微与淋巴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3岁的妇科肿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实施超显微淋巴管吻合术,填补了山东省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也为饱受淋巴水肿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这名患者的求医之路充满坎坷。十余年前,她接受妇科肿瘤手术后,左下肢逐渐出现水肿症状,近6年来,病情持续加重。其间,老人四处奔波,辗转多家医院求诊,却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入院时,她的左下肢已发展至III期淋巴水肿,皮肤粗糙坚硬、纤维化严重,腿围明显增粗,足部Stemmer征阳性,日常行走和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痛苦不堪。

日照市人民医院手足显微与淋巴外科张鹏飞主治医师接诊后,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判断,结合患者病史与症状,迅速明确诊断为“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为全面、精准地评估病情,科室为患者安排了超声、核磁共振及ICG造影等专项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下肢淋巴管条件极差,存在多处皮肤返流区,小腿和大腿穿刺后有清亮液体持续渗出;核磁显示浅集合淋巴管仅延伸至小腿中段;ICG造影可见足背淋巴管显影,但踝上至小腿段未见正常淋巴管显影,均为皮肤反流区,手术难度超乎想象。

面对如此复杂棘手的病情,手足显微与淋巴外科葛磊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多次组织研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最终制定了“多切口、多吻合”的超显微外科手术方案,计划通过6个常规切口实现尽可能多的淋巴管吻合,重建淋巴回流通道,为患者解除病痛。

手术当天,葛磊副主任医师、张鹏飞主治医师、刘文聪医师同时运用两台手术显微镜,分别对小腿及大腿部位进行操作。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团队成员们全神贯注,凭借精湛的超显微外科技术,在毫米级视野下小心翼翼地进行每一步操作。他们精准完成6个切口的解剖与分离,成功吻合21根淋巴管,如同在微观世界里搭建起一条条生命的“高速公路”,重新建立起关键的淋巴回流通道。

令人惊喜的是,术后第二天,患者左下肢便出现显著变化。患者足背及小腿皮纹清晰显现,尤其是足背皮肤皱褶明显,Stemmer征转为阴性;大腿围度明显缩小,小腿皮肤呈现类似“减重后”的松弛状态。经过后续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患者出院时腿围最大缩小幅度达5cm,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日照市人民医院在显微外科领域的技术实力达到了新高度,也为省内淋巴水肿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