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佛山等地接连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引发关注。这种由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有何特点?如何应对及治疗?8月5日,记者采访了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洪国祜。
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洪国祜
“基孔肯雅热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洪国祜指出,基孔肯雅热患者发热多为中低烧,可伴畏寒、全身酸痛,通常持续1至7天。关节痛是核心特征,常在发病头两天袭来,以手腕、手指、脚踝及足部小关节疼痛为主,程度因人而异。而皮疹多在发病后2至5天出现,常见于躯干、四肢、手掌和脚底,呈现斑疹、丘疹或斑丘疹形态。
洪国祜强调,若居民在发病前12天内曾去过疫区,或周围出现过患者,一旦出现上述“三症状”,务必尽快前往附近的医疗机构。
“基孔肯雅热是‘自限性’疾病。”洪国祜认为,广大群众不必太过紧张,虽然暂无特效抗病毒药,但急性期的发烧、关节痛等症状,通过消炎止痛药物大多能有效缓解。“病毒通常在一周内被身体自行清除,症状也随之消退,绝大多数患者康复顺利。”
洪国祜提醒,虽然基孔肯雅热重症病例较为少见,但对于婴儿、65岁以上老人、孕晚期及产后女性、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仍然风险较高。“这几类人群务必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区,家庭防蚊灭蚊措施要加倍严格。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必须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就医。”洪国祜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