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畸形40年!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机器人助攻,重塑膝盖解锁自由行走

在骨科手术领域

腿骨折后畸形愈合患者的膝关节置换手术

一直是令医生们头疼的 “硬骨头”

患者复杂的骨骼形态使得手术定位和假体植入难度极大,而角度稍有偏差,就可能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然而,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为这类高难度手术带来了新的转机。

王先生(化名)今年80多岁了,40 年前,一场意外导致右小腿骨折,接受了保守治疗,骨折虽然长好了,却悄悄留下了 “后遗症”—— 腿骨愈合时形成了明显的骨性畸形。

简单说,就是腿骨 “长歪了”,导致走路时下肢力线不对,膝盖外侧长期承受过大压力。

约8年前开始,膝关节磨出了严重的骨性关节炎:膝盖又肿又痛,连日常活动都成了奢望,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王先生的情况,常规手术很难兼顾假体安装精度和膝盖稳定性,手术难度不小。

面对这个复杂病例,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骨外二科主任梁涛带领团队详细评估,决定在机器人辅助下对全膝关节表面进行置换。

手术前,先利用高精度的 CT 扫描,获取了王先生膝关节的三维图像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导入手术机器人的规划系统。手术机器人凭借其强大的算法和数据分析能力,结合王先生的个体骨骼特征,制定出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精确规划出假体植入的最佳位置和角度,误差可控制在毫米级。

手术过程中,骨科手术机器人犹如一位 “精准大师”,通过机械臂的精确运动,引导梁涛团队进行操作。机器人的导航系统实时跟踪手术器械的位置,并与术前规划的方案进行对比,一旦出现偏差,立即发出提示。

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梁涛团队顺利地完成了截骨操作,并将膝关节假体准确无误地植入到预定位置。

梁涛表示,利用机器人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优势,进行完善的术前规划并允许术中实时调整;可以在精确导航下,机械臂辅助精准截骨或磨挫骨面,实现假体精准安放,重建最佳的关节功能。机器人辅助手术能够提高手术精确度、增强手术标准化、优化假体适配,减少对髓腔的过多侵袭性干预,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满意度。

术后,王先生感觉良好,脸上重新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他和家属对骨外二科的手术效果和服务态度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也彰显了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在复杂骨科手术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为更多面临类似困境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梁涛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等智慧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骨科精准医疗日益成熟。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带来快捷精准的治疗方案,也大大降低了手术误差和术中风险,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骨科手术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高难度骨科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特色诊疗专科—骨外二科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骨外二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科、教、研于一体的专业学科,以创伤、关节、小儿骨科的常见病、疑难病为临床诊治与研究重点,技术处于市内先进水平。

骨外二科团队可治疗四肢、关节等各种骨折脱位,韧带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下膝关节损伤半月板成形术、缝合、交叉韧带重建、髌股韧带重建,髋关节镜手术,对晚期髋关节及膝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晚期、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熟练地进行大量的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手术。近期团队还开展了髋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期的翻修、骨科3D打印技术等。2021年3月,“3D打印骨科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落户。

科室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对儿童骨科创伤特别是干骺端骨折、骺板损伤,常见畸形如髋关节发育不良、马蹄足、肘内翻、膝内外翻、足外翻及多指(趾),并指(趾)等矫形方面有独到见解,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优势。

骨外二科团队精诚团结,热情周到,以“敬业、团结、务实、创新”为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为全县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