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七月末,麦浪初歇,瓜果飘香。在商丘永城和虞城的厂房车间、田间地头,参加“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的驻村书记、视频达人举着手机走进车间、大棚,升腾起热气腾腾的中原味道,映照出一条“流量变销量”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驻村书记走进直播间为家乡代言
助农直播播什么:田间车间皆宝藏
助农直播间的火爆,源于脚下这片沃土丰饶的馈赠。
“卢师傅”直播间。
“面粉是永城优质小麦磨的,咬一口全是家乡的香!”7 月29日上午,卢师傅食品有限公司的抖音直播间里,主播拿着香味四溢的月饼凑近镜头,屏幕上“用户已下单”的提示滚动……每天9点到23点,是“卢师傅”雷打不动的直播时间。电商主管鲁娜告诉记者,直播销售业务从2023年开始初成规模,目前还培养了专职主播,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4000万元左右,鲁娜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尝到来自河南的味道。
在虞城县盛佳食品公司的车间里,加工好的罐头正“排着队”,等待装箱后被送往世界各地,这些来自商丘的美味培根、烤肠最远的“旅程”可到非洲地区。该公司和“卢师傅”一样,即使线下订单已有一定规模,也在开拓线上直播的销售渠道。
“这些食用菌吃着美味,又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很受市场欢迎。”在商丘市虞城县闻集乡班庄村的河南省金隆菇业有限公司种植大棚内,总经理利金站在一排排菌菇架间,介绍起小小菌菇撑起的乡村振兴梦。作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其完善的电商运营体系和稳定的产品品质让菌菇产品通过线上走向全国,成为展示现代农业和电商融合发展的闪亮名片。
从金黄的月饼到鲜嫩的午餐肉,从饱满的菌菇到田间的瓜果,敢在镜头前吆喝,是因为地里长得出好东西、车间做得出好产品。以商丘为例,豫东粮仓孕育了层次丰富的特色物产,永城“中国面粉城”、柘城县“中国辣椒之乡”、宁陵“中国酥梨之乡”和夏邑“中国西瓜之乡”等特色品牌,无疑为直播镜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硬货”。
助农直播怎么播:新媒体就是新农具
当镜头亮起,让助农直播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流量转化的,有时候是镜头后那群带着泥土气息的“代言人”——驻村第一书记们。
曾在电视台工作八年的开封市兰考县政协驻堌阳镇端庄村第一书记刘永萍,将媒体经验化作乡村动能。作为县里第一个做直播带货的驻村书记,即使初期观众寥寥、销售额仅数百元,可“为家乡拓路”的坚定信念从未动摇。就这样,在她的坚持下,粉丝从个位数涨到十位数,现在涨到了2000多人。“2024年底,连续播了20多天的跨年直播,就卖我们村的馒头、红薯、西瓜酱。前不久直播两个小时卖出去几千斤玉米,可把我高兴坏了。”刘永萍兴奋地说。
“刚触网并不了解直播的‘门道’,但相信通过新媒体的途径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村的产业。”刘永萍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大家记得我的家乡有三宝——红薯、花生和蜜瓜。”
正是有像刘永萍这样的“领头雁”,勇敢触网,用略显生涩却无比真诚的镜头语言慢慢地为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
“新媒体就是新农具,流量就是新农资。”豫信电科集团派驻灵宝市西阎乡大字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东升在本次活动中,从其他主播那里学到了助农直播的核心逻辑。
“可能谈到灵宝,大家最先了解到的就是灵宝的苹果。我们西阎乡有葡萄、柿子、李子,还有桃子,有我们想象到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对于王东升来说,对运用直播助农增收再上新台阶愈发充满信心。
无论是刘永萍热情洋溢地邀请网友品味家乡的四季变化,还是王东升饱含深情地介绍灵宝人、景、文化以及美食,又或众多“三农”主播立志将家乡风物传播到全国的心愿,这份质朴的乡土情怀,穿透屏幕,点燃了消费助农的热情。
“火出圈”的背后,还需要标准化的供应链、有温度的乡土叙事和带着新理念的新人才,才能让家乡味道一直 “火”下去。
据了解,“我为家乡代言”网络直播助农活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3届,累计销售农产品等2亿元。(董蕾)
编辑:陈静审核 :范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