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学家走进玄武感知“宁派生活”

博物院里观非遗、图书馆里学书法

国际文学家走进玄武感知“宁派生活”

南报网讯(通讯员卢欣梓记者夏雪晴邓露洁)7月29日至30日,“跟着汉字游玄武”系列活动之“国际文学家玄武体验行”活动举行。来自英国、德国、葡萄牙等6个国家的文学家,会同留学生与青年代表共同走进玄武,以别样的“汉字之旅”打开玄武。

当天,活动首站来到南京博物院非遗馆。通过图文史料、现场讲解,文学家们感受到江苏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太精美了!”英国作家安妮塔·塞西站在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京绳结”展示区,举着手机拍下了陈列在台面上的绳结手工艺品,身穿红衣的她,还买下了一根编织有大红色中国结的绳结作为纪念品。

汉字这一文化符号,贯穿活动始终。当天下午,在南京图书馆,茶艺师现场为文学家们演绎雨花茶制作,阐释玄武湖水土赋予茶叶的独特风味。互动体验环节,书法老师挥毫示范“玄武”篆书演变,文学家们执笔书写“宁”字,还体验了活字印刷术,让“玄武”二字跃然纸上。

当晚,一堂非遗体验课在云几文都·玄武门开讲,南京泥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斌为文学家们展演泥人技艺。创作时,文学家们则各有巧思,在泥人作品中嵌入或塑出“宁”“山”“水”等汉字。30日上午,参观团还探访紫金山天文台,直观感受科学奥秘。

“我是一名诗人,在我看来,万物皆可成诗。”委内瑞拉文学家埃内斯托·萨拉萨尔-希梅内斯坦言,自己虽不会说中文、也不完全理解汉字含义,但这些符号所承载的诗意已让他沉迷。

“以汉字为‘舟’,载国际文学名家遨游玄武文脉。”玄武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跟着汉字游玄武”系列活动将持续至年底,开展非遗研学、国际交流,还将推出中外青年“同行中国中外联合创新实践”、宁青“面对面”等特色项目,为广大青年、市民游客及国际友人打造全年沉浸式文化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