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考生被误录,志愿填报系统有“坑”不容忽视-中国吉林网

近日,“高分考生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误录取” 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多名贵州考生反映,因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未明确区分“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导致自己被误录取。

一名高考成绩609分的考生,原本目标院校是上海财经大学,却收到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录取通知,而该专业在其志愿单中仅排在第二十四顺位。据考生介绍,贵州采用院校加专业的志愿填报模式,填报时通过办学地区筛选目标院校,系统仅标注了专业编号,弱化了编号的作用,且未明确标注出厦门大学与其分校的区别。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回应称,考生应查阅官方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仔细核对专业代码后再填报,避免直接使用系统筛选功能操作。同时提醒招生系统每年会更新,考生需以最新官方信息为准。然而,这一回应未能完全解答考生的质疑。虽然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标注了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区别,但志愿填报系统作为考生直接操作的平台,其标注不清晰、提示不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

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在紧张的志愿填报过程中,面对众多的院校和专业,很容易依赖系统的筛选和展示功能。如果系统不能清晰地呈现关键信息,就容易导致考生误判。例如,该考生按照地理位置分类筛选院校时,其他分校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都有单独的地域分类选项,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却没有单独分类或标明“海外”,这确实容易对考生造成误导。

从招生考试院的角度出发,设计志愿填报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考生的需求和操作习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易获取性。既然每年招生政策会调整更新,那么在系统更新时,更应注重优化信息的呈现方式,而不是让更新成为信息缺失或不清晰的借口。志愿填报系统的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给考生的未来带来重大影响。

此前也有类似事件发生,如2020年广东一理科考生,高考考了632分,原本想报电子科技大学,结果志愿填成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这些事件都提醒我们,志愿填报系统的完善至关重要。

对于此次事件,贵州省招生考试院有必要重新审视志愿填报系统存在的问题,积极与考生沟通协商,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同时,应以此为契机,对志愿填报系统进行全面优化,明确标注院校和专业的关键信息,增加必要的提示和引导,避免类似的“坑”再次出现,切实保障考生的权益。毕竟,高考志愿填报关乎考生的前途命运,任何环节都不容有失。(久泰平)

初审: 罗丹 复审: 侯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