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大学教育,在‘求真’之外,还应有‘求善’的理想,我们必须对知识的多纬性,特别是科学知识的‘有限性’作进一步的诠解。”7月26日,第二届阳明心学论坛在贵州中华文化学院举行。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阳明学堂顾问金耀基以科技时代为背景,结合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深刻阐述了“求真”之外,“求善”“求美”的教育价值。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以科学(及科技)为基底的科学文明时代,科学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难以比拟,极大改变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与生存状态。”金耀基开篇便点出现实语境,但他同时强调:“在科学真理之外,还有其他学问。现代大学中,追求生命的学问也应有一席之地。”
在他看来,知识具有多维度,既有“求真”的科学知识,也有“求美”“求善”的人文知识。“人生意义、生活方式、生命取向等问题,都需要‘求善’‘求美’的知识来解答。”而儒家讲“仁德”、王阳明讲“致良知”,正是“明明德以求至善”的主观主体性人文知识,为生命学问提供了重要指引。
为进一步阐明观点,金耀基引用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中对哈佛大学的批判:“哈佛在创造知识上是‘卓越’的,却忘了大学教育的目的——培养德学双修的人。”以此佐证,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求善”“求美”的人文熏陶,不能只停留在“求真”的知识传授。
“贵州作为‘生态’大省,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正是在这片生态环境中诞生的。古人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自然的稳定系统本就是生命学问的源头之一。”谈及贵州与阳明心学的渊源,金耀基感慨,“贵州有责任也有条件传承阳明心学,如今持续举办这样的论坛,有学者深耕、有政府支持,实在是好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明雪 赵相康 姜雨熙
摄影/刘青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陈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