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盛情迎恩人 红蛋拦门诉感恩|榕江月寨村设长桌宴谢救援队

清晨五点,天光微亮,榕江县月寨村村民张爱珍已奔波在采购食材的路上。一场精心筹备一周的“感恩长桌宴”即将在侗寨中拉开帷幕。厨房里,六点起灶火升腾,侗家腌鱼与糯米饭的醇香弥漫开来——这是月寨村为曾奋战在灾区的志愿救援队伍备下的最隆重的谢意。

“救人之恩,永世不忘!”张爱珍道出全体村民的心声。村口,侗族独特的“拦门礼”已然就绪:一串串象征鸿运当头、平安吉祥的红波蛋挂在竹竿上。当熟悉的救援队员身影出现,歌声随即穿透薄雾,村民将红蛋郑重挂上恩人颈间。这份承载侗家最高敬意的古老礼仪,曾只在年节生辰出现,今日只为最亲的家人重启。

“看到他们,心里又高兴,又想哭!”张爱珍望着七点多便抵达的第一批救援队员,声音哽咽。灾后记忆翻涌,她的话语朴素却千钧:“有他们,榕江才能这么快站起来,我们的日子才重新有了光。”红蛋轻碰的脆响,恰似心弦拨动,未语之情尽在其中。

宴席将启,醇厚的腌鱼、温热的糯米饭静待亲人。月寨村的炊烟里,飘荡着一句跨越灾难的邀约:“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这次再次回到榕江,心情其实很忐忑。”山峰救援队队员徐国太再次被邀请回榕江时,他感慨万千。如今整洁的街道、修复的房屋,与记忆中泽国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更让他动容的是当地人的热情:宾馆老板一眼认出他们,村民们拉着救援队员观看侗寨斗牛活动,处处涌动着劫后重生的活力。

这位参与过涿州抗洪、甘肃新疆地震救援的老兵,对榕江重建速度由衷赞叹:“政府的力量太强大了,短短时间能让满目疮痍的家园焕然一新,真的不容易。”但更让他铭记的是当地人的坚韧:“灾后重建的主力是他们自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从清晨到深夜的奔波,从满身泥泞到整洁制服,徐国太始终记得肩头的责任:“穿着这身衣服,就要对得起它。能多救一个人,多帮一个人,就是最大的满足。”当拦门酒的红蛋在阳光下闪耀,当侗家菜的香气弥漫开来,这场跨越千里的重逢,让所有艰辛都化作了人间温暖的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儒森 吴兵 汪林静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陈诗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