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东平县新湖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宣讲活动

在东平县新湖镇运河大集的喧嚣里,一场特殊的“宣讲”正在生动上演。葫芦烙画手艺人孟召君的摊位前,烙笔与葫芦相触的“滋啦”声成了最特别的开场白,焦香裹挟着文化气息在人群中弥漫——这是新湖镇“传承有法、创新有道”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宣讲活动现场,没有讲台与PPT,却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随着一个个带着温度的葫芦走进了百姓心里。

作为当地葫芦烙画民俗技艺人,孟召君的“传承经”藏在指尖的功夫里。他在摊位一角辟出展示区,泛黄的旧葫芦上,明清风格的山水纹样线条苍劲,民国时期的吉祥图案配色古朴,这些作品无声诉说着技艺传承的脉络:“烙画讲究‘火为墨、葫为纸’,温度、力度、速度缺一不可,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丢了根,手艺就成了无源之水。”

他边说边拿起一只素面葫芦,演示起最基础的“点烫法”,烙笔垂直轻触,停留两秒,一个圆润的墨点便稳稳落在葫芦上。“就像学写字先练横平竖直,这基本功得练三年才能稳。”围观的年轻人看得入神,他趁机补充,“传承不是守着老物件不动,是把技艺里的门道吃透,就像这葫芦,得先懂它的材质、纹理,才能让烙痕有生命力。”

活动特意设下“两创”体验区,让百姓当一回“文化创新者”。“您看,这就是最好的创新——老百姓觉得有用、喜欢,老手艺就活了。”孟召君望着攒动的人群,手里的烙笔正为一位大娘的葫芦添上最后一笔:既有传统的“福”字纹样,又加了大娘孙女的小名。阳光下,葫芦表面的纹路与人们脸上的笑意重叠,仿佛在诉说: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传承中守初心,在创新中接民心,让老祖宗的智慧,在新时代的生活里生生不息。

(通讯员 孙梦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