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面锦旗背后的教育温度:定陶区杜堂镇杨店小学的双向奔赴

大众网记者 崔智琪 通讯员 杨伞伞 定陶报道

在定陶区杜堂学区杨店小学的办公室,五面鲜红的锦旗无声诉说着超越分数的教育故事。它们不是装饰,而是家长与孩子以最朴素的方式,为那些用爱点亮生命的教师谱写的赞歌。

“一个都不能少”:校长的担当托起希望

定陶区杜堂学区杨店小学校长李光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信念。当他在校园巡查中发现五年级转学生许同学瘦小身影中透出的自卑与胆怯后,了解到她母亲离世、父亲再婚且疏于照顾,只能随年迈外祖父母艰难生活。李光省立即决定帮扶,减免校服费、课后服务费。但在办理国家困难资助时,因许同学非本地户籍无法办卡,其父亲又置之不理,帮扶陷入困境。李光省决心“一帮到底”,经反复向上级说明情况、多方努力,终于为她成功申办了义务教育生活补助金和困难学生救助资金。同时,他还发动师生在生活学习上给予许同学全面帮助。亲属赠予的“育人育德育正气,培养恩泽厚如山”锦旗,承载着这个家庭的深切感激,更是对李光省赤子之心与社会担当的深情礼赞。

“爱生如子”:课堂里没有“标准答案”

在二年级1班,老师张敏和吴常霞始终俯身倾听,用发现的眼光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她们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理念深植于心,化为行动。当教学进度与学生理解速度冲突时,她们甘愿为思维较慢的孩子放慢节奏,巧妙运用生活实例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家长赠予的“爱生如子,德才兼备”锦旗,不仅是对两位教师的赞誉,更深刻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以爱的艺术为先导,知识传递方能水到渠成。

“看见角落”:细微处融化心灵坚冰

在老师杨素萍眼中,角落里安静的小舒同学并非仅是性格内向,而是一个需要被唤醒的成长信心。她摒弃简单要求,转而如园丁般精心培育,设计课堂互动游戏、赋予班干部职责温暖邀约、与家长深度沟通协作。这些持续不断的细微关怀,如春风化雨,渐渐融化了小舒内心的隔阂。当小舒妈妈含泪送上“老师爱心育苗用,孩子开心家长舒”的锦旗时,这朴实的十四个字,正是杨素萍老师教育初心最生动的写照——让孩子在快乐中自信成长。杨素萍老师的故事证明,教育者的细致敏感,正是改变孩子命运轨迹的微光。

“巧破心墙”:智慧引导唤醒内驱力

面对因分班误解而自我封闭的小戚同学,老师邹宇展现了教育智慧的另一维度。他避开直接说教,以“你是领头羊”的积极期许巧妙引导,在课后散步中分享励志故事,层层叩启孩子心扉。这面“春风化雨暖生心,温情善导显师德”的锦旗,正是对邹宇教育艺术的最佳注解——其精髓在于:不是告知“你错了”,而是点燃“我可以更好”的内在力量。

“神奇口袋”:诠释教育双向奔赴

被学生昵称为“邹叮当”的班主任邹老师,以其“神奇口袋”——或是一份鼓励进步的零食小礼,或是一次精心策划的体验——装点着孩子们的童年。他在大雪纷飞中带领学生打雪仗,于盛夏走廊聆听风雨声,穿梭油菜花田追逐欢笑。这些看似“课堂之外”的瞬间,却以欢笑、观察与探索深深滋养着心灵,成为学习最自然的注脚。当毕业典礼上“悉心教导 爱心浇灌 感恩指引 一生受益”的锦旗展开,在场者无不感受到教育最美的模样:师生心灵共鸣,在爱的互动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五面锦旗,五种温度,共同勾勒出定陶区杜堂镇杨店小学的教育底色。在这里,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共鸣。校长李光省与他的团队以行动证明:当教育挣脱分数桎梏,以爱与责任深耕心田,那些播下的种子终将破土成荫,长成滋养社会的参天大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