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要开展这场哲学对话?我们为何要坚持哲学对话?因为这一行为能让我们体悟‘人之为人’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唯有通过彼此协作才能抵达。”7月23日,班贝格大学教授 Marko Fuchs以“友谊的概念”为核心,在“中国心学与世界”中德哲学对话暨2025避暑季研修活动开幕式上分享了他的思考。
Fuchs从“对话”的本源谈起。“‘对话’(dialogue)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字面意思是透彻地探讨某事,比如一个问题、一种情境,或是更宽泛意义上的‘人存在于世界并观察世界的方式’。 ”在他看来,“透彻地探讨”意味着承认并权衡事物不同方面与不同视角,最终通过这种话语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达成对世界更整体全面的认知。
他特别引用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观察:当我们“漂洋过海前往异国他乡”时,会发现尽管人类文化往往存在巨大差异,但“人与人之间仍有着深厚的关联与友爱”。亚里士多德将这种关系称为“人类之间的友爱”,而这种友爱源于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基本渴望 。对人类而言,这种渴望更揭示了一项核心能力,即言说与推理的能力。
“哲学对话聚焦于一种特殊的友爱,只有人类能实现的‘对智慧的爱’,这种友爱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滋养。”Marko Fuchs指出,哲学对话的核心是对对话伙伴的相互尊重与接纳,以理性为基础的论点交流。而对话的目标是追寻真理,人类试图通过智慧触及的真理。
“期待本次会议能成为这一永无止境的探索中的重要一步。”最后,Fuchs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明雪 赵相康 黄若佩 周梓颜
摄影 刘青 谢佳杰
编辑 何涛
二审 李劼
三审 陈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