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浙BA”回忆杀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标语写在墙上,群众体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浙江省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浙BA”了,它的全称是“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无论是生在浙江的老浙江人,还是新浙江人,很多人都成为了某一支球队的球迷。无法去现场观赛也不打紧,电视里、网络上都开了直播,大家都在寻找自己家乡篮球队的比赛时间和球员信息,身边更有若干同事、老乡,在积极分析着最后谁会胜出。

“浙BA”赛事分为两个阶段,各县区预选赛和城市争霸赛。7月为“百县大战”预选赛,而“城市争霸赛”将于2025年8月8日至2026年2月举办,11支县级冠军球队和11支市级联队共22支队伍将混编开展比赛,决出总冠军。对我们大多数球迷来说,首先最关心的是七月底自己县区的成绩,再来关心下一步走向。

目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比赛,是淳安对阵余杭那场的戏剧性一幕:决胜时刻仅剩5秒,余杭队进攻出现失误,传球脱手,淳安队果断抢下球权,在计时器走向终点的最后一刻完成上篮,球进哨响!75:73,淳安队以一记绝杀锁定胜局,全场气氛一度紧张到极点,最终爆发出欢呼。

“浙 BA”赛场上球迷的呐喊声也很有地方特色。建德球迷团刚喊出“建德‘包’赢,‘草’级厉害,‘莓’有对手”的自信宣言,临安球迷们就以“临安笋干煲,炖烂建德豆腐包”来回怼。诸暨“珍蚌”!“袜噻”诸暨!喊出了诸暨特色。西湖啦啦队更是霸气侧漏:“不必千年等一回,西湖出场谁怕谁”。这种全民参与的体育热情,像一场狂欢,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

三十年前,他筹集比赛经费

我身为诸暨人的“木囡婿”(诸暨方言中对女婿的戏称),留意到一则关于“浙BA”诸暨篮球队的消息——诸暨人认为这支篮球队就是最后的总冠军,能战胜全省各个县区的球队。

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我倒是十分佩服诸暨人对篮球比赛的爱好和追求。

我岳父名叫沈超,三十多年前是诸暨中学的数学老师,非常热爱体育,经常去寻访一些即将失传的武术套路,把它整理并用图画记录下来。退休后担任诸暨篮球协会的副秘书长,出于爱好,还专门在人民路和暨阳路交界处开设了一家体育用品商店。

三十年前的某一天,诸暨篮球协会的一位负责人来到我岳父家,说全国农民篮球赛马上要举行,取得比赛资格的诸暨队赴赛经费筹集非常困难。我岳父二话没说,首先打电话让儿子出了两万元,然后又和其他朋友们联系,寻求赞助。

两天之内,他们就把经费筹集好了。岳父找了一家服装厂,专门制作了印有“诸暨”两个字的篮球运动服,运动员出征那一天,岳父包了一辆中巴车把运动员送到杭州机场。我忘记了比赛结果,但岳父筹资时那刚毅的眼神仿佛就在我眼前。

五十年前,“村BA”如火如荼

“浙BA”还真有点意思,不禁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五十年前的大队篮球场上。

20世纪70年代中期,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用电已经普及,大队里有了高音喇叭,家里面也有了小喇叭。一有特殊情况,大队高音喇叭就会通知“全体社员请注意”,我最喜欢听的就是放电影和篮球比赛的通知。一听到消息,小朋友就兴奋得不得了,大家奔走相告。如是放电影,还要搬着凳子早早地去占一个好位置。看篮球比赛一般都是站着看的,人多的时候小孩子最为难,站在前面怕被运动员冲撞,站在后面又看不到。

袁浦公社每年都要举行篮球赛,大队与大队比。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村BA”。袁浦公社的各个大队名字都很有时代的味儿。袁家浦村叫五一,新沙村叫八一,浦塘村叫七一,麦岭沙村叫前进,小江村叫红星,兰溪口村叫立新,新浦沿村叫新胜,龙池村叫新农,小叔房村叫友谊,老沙村叫卫星,夏家桥村叫红旗,东江嘴村叫东风,外张村叫朝阳。唯一村名与大队名重合的就是吴家村、吴家大队。

那时候,国家在群众体育上还是舍得投入的。你很难想象,五十年前的五一大队就有一个灯光球场,虽然是室外的,但是,只要不下雨,这个灯光球场,就是全民狂欢的乐园。

大队里打篮球的几个长辈,在我们孩子们的眼里就是姚明,就是NBA的明星大咖。

五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孔祖千就是篮球高手,祖千书记传球,他的妹夫袁法年投篮,配合相当默契。法年是大队的手扶拖拉机驾驶员,投篮一投一个准。堂叔永新的打球水平也不赖。大队里有两辆手扶拖拉机,四个驾驶员,除法年外,还有永谈叔叔,阿明老和尚,还有我哥哥。二队里,老宝根的跳投也非常有名,我们这帮啦啦队队员一起喊:“老宝根,跳一个!”

我们小孩也很喜欢篮球,记忆最深也最怕的就是接球不小心时,弯曲的中指被击伤,我们叫“吃萝卜干”,生疼生疼,疼到眼泪都流出来。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标语写在墙上,群众体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我们的“村BA”比赛中,最难处理或最难预料的就是球迷打架,特别是平时土地接壤的邻村,终会有些矛盾存在。篮球比赛开始,解决矛盾的总决赛也到来了,篮球场上运动员在打比赛,篮球场下的小伙子们也在蠢蠢欲动。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大家都忙着经营自己小家的事情,篮球场也就基本消失了。近几年,篮球比赛又恢复了生机。每个村社都有几片塑胶篮球场,有的还专门配备了灯光。这些篮球场既是篮球爱好者的运动场,也是越剧爱好者的表演和观看场地。

“篮球之乡”的名号由来已久

西湖区双浦镇是“篮球之乡”,村民们痴迷篮球,有着浓郁的篮球氛围。早在1958年,周浦公社(2007年袁浦镇、周浦乡合并设立双浦镇)已成立18支篮球队,并在20世纪60年代举办的多场省市级农民篮球赛中,数次捧回奖杯,也抱回了“篮球之乡”的名号。

2024年“九曲红梅杯”第二届西湖区“西BA”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双浦镇东江嘴村上演。从32支球队中脱颖而出的新沙队和麦岭沙队经过激烈角逐,麦岭沙队捧起总冠军奖杯,成为“西BA”的新科冠军。那个夜晚,东江嘴村灯光球场无疑成了万众瞩目的耀眼之地。而一场名为“在西湖,见星河”的开场灯光秀,更是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激情。村民们一起打开闪光灯,全场星光点点,充分诠释出“以星河耀新星”的体育魅力。

作为民间赛事,除了争夺冠军,娱乐元素自然少不了。为了增添比赛的“村味儿”,两支球队所在的社区以及比赛所在地东江嘴村特意准备了西瓜、玉米和甲鱼,这些充满泥土味的奖品为这场决赛带去了来自美丽乡村的气息。

“浙BA”初赛中也不乏之江儿女的身影。葛郑波曾是双浦“西BA”联赛中麦岭沙的核心球员,在去年的“西BA”联赛总决赛中获评“MVP”;来自之江二小的两位体育老师,一位是被称为“丽水奥尼尔”的林嘉诚老师,担任丽水莲都队的主力中锋,另一位是代表淳安队出战的黄坤老师,在比赛中投入关键进球绝杀余杭。

云栖小镇每年都要举行篮球邀请赛。2025年度比赛,我的外甥郑明所在的之江城投队团体赛进入8强,他自己更是取得个人三分大赛冠军,我们全家人都为他点赞。

“浙BA”开始了,我家也加大体育投资,专门为两岁半的小外孙营造氛围,买了一个上面是篮球架下面是足球门的两用玩具。昨天晚上,外孙还来了一个灌篮动作,引得我连连喝彩。

丁以婕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