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触手可及 2025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AI生活”主题科普活动开启

12条新质生产力科普研学路线发布,带你玩转未来科技

从ChatGPT到DeepSeek,AI热词持续刷屏社交平台,人工智能成了公众最“上头”的科技话题,模型、具身智能、AIGC(生成式AI)、AI芯片……这些科技“顶流”正在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生活。那么问题来了,当AI浪潮汹涌而来,普通人该如何乘风破浪?最新科技又如何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7月22日在杭州启幕的这场科普盛宴提供了一个新范式。

这场名为“AI生活”的主题科普活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部门指导,全国科技馆体系联合发起,它就像给未来科技按下了一个“体验键”。在主场活动上,院士大咖与科技极客坐而论道,还有硬核的机器人表演和炫酷的AI应用共舞——原来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很“高精尖”,还能这么“接地气”。现场还发布了解锁浙江新质生产力的12条研学路线,并启动了“跟着产业去研学”科普活动。出发吧!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能时代的“头号玩家”。

大咖坐而论道

AI 生活的无限可能

主场活动以“科技 人文”双线并进,呈现了一场多维度的AI盛宴。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格斗秀以工业美学与机械力量引爆全场;浙江传媒学院袁琳副教授的《诗画AI》则巧妙融合传统诗画与AI生成技术,展现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微分智飞的自主无人机编队表演,更以精准协同勾勒出智慧城市的未来图景。活动聚焦科技普惠,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东北三省一区四大科普场馆联盟联合启动了“全国人工智能科普服务集群行动”,计划向中西部、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输送优质资源。

现场大咖云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陈掌星、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深入阐释人工智能技术重塑生活、驱动变革的内在逻辑,介绍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前沿思考。吴甜表示,大模型技术已经从实验室深入到千行百业的深度应用场景,正成为驱动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新质生产力。比如,百度联合中国科技馆开发的“科技馆智能体”,就结合了中国科技馆丰富的科普知识数据与文心大模型技术,不仅能为科技馆内的观众提供基础信息、导览等服务,还能随时为身处各地的青少年解答科学问题。

随后,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王小明教授、人工智能专家陈红阳、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立三位嘉宾展开深度对话,剖析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关联。

从AI到智造

12条经典研学路线发布

在现场还有一个重磅活动,浙江省科技馆联合省市多级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新质生产力科普馆,以新质生产力科普为主题,推出了12条精品科普研学路线,覆盖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海洋科技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其中3条路线尤为亮眼:

杭州的未来科技体验之旅——从浙江省科技馆出发,探秘阿里云“城市大脑”的算法中枢,在浙大城市学院无人驾驶实验室亲手编程机器人,最后走进申昊科技见证工业机器人如何精准完成高危作业,这条路线浓缩了浙江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AI全链条。

宁波的探访环保工厂——从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出发,体验金山双鹿电池的“黑灯车间”,无人化生产线24小时运转,再去感受光大环保能源的高效垃圾处理,以及亚洲浆纸业展示的“绿色造纸”技术,直观理解AI如何赋能“双碳”目标。

还有一条很有“浙”里特色的是舟山海洋科普游——依托浙江独特的海洋资源,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提供全场景体验航海,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开放海洋工程装备实验室及高能级平台,带领大家在科学里乘风破浪。

此外,还有9条各具特色的研学路线:杭州的先进智造工业研学、温州的地方特色产业研学、湖州的智能装备探秘、嘉兴的走进前沿科技实验室、绍兴的纺织研学:一件衣服的前世今生、金华的航空航天之旅、衢州的神奇化学在这里、台州的电力主题工厂研学、丽水的农业主题研学。从温州鞋革产业研究院到绍兴的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再到丽水的太空农场,都凸显了地方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创新,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前沿科技可触可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