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见义勇为始终是熠熠生辉的道德明珠。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8名个人和两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40名个人和10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这些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在危急时刻为他人筑起生命的屏障,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展现了人间大爱,传递出震撼人心的正能量。他们的先进事迹,闪耀着和平年代最动人的光芒。
见义勇为精神是中华民族义利观的鲜明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是新时代召唤的良好社会风尚。从不顾沼气弥漫的污水义无反顾下井救人,到以浩然正气直面歹徒的尖刀利刃;从在8400米的珠峰放弃登顶梦想上演生命救援,到为救落水儿童奋不顾身献出生命……英雄模范们英勇无畏、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匡扶正义、舍己为人、乐于奉献,他们的崇高品格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充分激发社会正气正义。湖北退休教师陈明真的事迹正是这种精神的当代诠释。2022年4月16日下午,时年70岁的陈明真在小区广场目睹一名青年男子持镢头追打中年女子,他毫不犹豫冲上前去,在头部和胸部多次遭受击打的情况下,与歹徒搏斗五六分钟,最终夺下凶器,保护了受害妇女,自己却导致三处肋骨骨折。当被问及是否害怕时,这位七旬老人朴实回答:“没有考虑自身危险,只想着救人。要是再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我还是会冲上去。”这种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精神品格,正是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社会正气。
每一次见义勇为的背后,都蕴含着时代精神和人性光辉。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闪光点,加强集中宣传、主题宣传、日常宣传,让见义勇为的故事走进大众视野。通过媒体报道、文艺创作、事迹宣讲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英雄模范的壮举,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比如曾经湖北荆州“10·24”舍己救人群体,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展开营救,随后3名冬泳队员也跳入水中。最终两名少年获救,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却牺牲。他们的事迹经广泛宣传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激励着无数人向他们学习。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关心关爱,既是对奉献者的真诚回馈,更是对正义事业的有力支持。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消除英雄仗义出手的后顾之忧,使“德者有得、勇者有荣、义者有誉、助人有福”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激励更多人投身义举。要完善法律政策体系,推动制定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法,统一规范见义勇为行为认定、表彰、保障等工作。健全完善地方政策法规体系,确保见义勇为人员在医疗救治、伤残抚恤、就业援助、子女教育等方面得到切实帮助。要着眼长远,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关怀机制,确保他们生活有保障、困难有人帮、未来有希望。要推动建立稳定的见义勇为基金,拓宽资金募集渠道,确保帮扶资金可持续。要强化社会尊崇氛围,依法严厉打击侵害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旗帜鲜明地为见义勇为人员撑腰鼓劲。要在公共服务等方面为英雄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便利服务,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全社会的尊崇和温暖。
见义勇为行为是光荣的、见义勇为精神是不朽的、见义勇为事业是高尚的。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为榜样,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广泛宣传见义勇为事迹,真心关爱见义勇为英雄,不断加强见义勇为工作,让见义勇为成为新时代社会风尚,让正义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汇聚强大正能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丁楚风【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