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震亚 菏泽报道
近年来,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城市防汛压力骤增。过去,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来防洪排涝,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城市防汛中引入了许多智慧化设备,它们就像给城市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更早发现风险、更快做出反应。
为进一步了解今年防汛工作筹备情况,大众网记者走访来到菏泽鄄城县,“除了防汛物资筹备,今年我们还多了数智防汛装备,以前下雨积水了,我们只能靠人去积水点查看水位,现在这些地方都安装了智能设备,不仅可以实时把数据传送到防汛指挥中心,还可以把实时画面也传输过去,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就能知道哪里有危险。”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悉,智慧防汛平台的使用打破了信息壁垒,成为跨部门协同的“智能指挥官”,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系统深度对接,实现预警信息、灾情动态、救援需求的秒级共享与指令闭环。视频会商系统,将信息化与防汛工作深度融合,为防汛部门横向联动提供便利条件,配套无线广播设备,对水域危险行为隔空喊话,充分发挥人防,物防,技防优势,减少人力成本。
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在重要河段、水库、大坝、大堤周围随处可见监控设备,他们正默默守护着城市。“我们打造智慧防汛平台,将防汛工作从人海战术转向智能防御,它可以把实时水情、气象预警、网络拓扑、资源分布等海量信息整合在一张数字防汛图上,指挥中心掌握水位一手信息,灾情分布、影响范围、资源调度一目了然,还可以根据实时雨情预测模型,提前将抢修力量精准预置到高风险区域,增强对突发险情及灾害预防能力,抢通时间比传统模式缩短近40%。”菏泽移动网络工程师张守辉告诉记者。
当数字浪潮与防汛使命深度融合,数智防汛体系正向着更智能、更融合、更普惠的方向进化。未来的防汛堤坝,不仅是物理世界的屏障,更是由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立体防御网络,以数字化手段守护城市生命线,为人民群众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