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凌晨,大雨倾泻,虽然穿着雨衣,但对高速公路都匀营运中心厦蓉道路综合管理站的外包“临时工”黎国林来说,眼睛、鼻子和嘴巴就像被雨水蒙住了一样,让他有些难以喘息。
虽然视线不清,但黎国林顾不得那么多,只能强借着车辆微弱的灯光和手电筒的光亮,小心翼翼地往前摸,“不好,断枝和碎石很多,边坡土质也很松,若有车辆驶来,危险难测。”黎国林心里咯噔一下。
来不及在后方摆放安全锥,在同班组工友李绍飞的协助下,黎国林从车上拿出电锯锯断枝,两人在高速路上一个锯下一个移开,度过了紧张的5分钟。
“天气恶劣,如果车辆驶入,后果不可知。”缓过神来,两人立即往后方狂奔。10分钟后,两人来到了排降二隧道,黎国林掏出手机向后方汇报,“道路情况恶劣,请协调交警前往支援。”
与此同时,抬头看的黎国林发现必居坡隧道口的场景更紧张了:断树枝横七竖八、边坡上无征兆地滚下碎石——按照黎国林的经验来判断,这是“死神”发出的讯号,必须快速反馈异常信息。
随后他立即将异常巡查信息报送路网监控中心,在路网监控中心的统筹下,启动了“一路三方”机制进行研判。
7时11分,四格至都匀东互通实行双向道路交通管制,成功避免了因猴子河特大桥引桥垮塌可能造成的车辆坠桥、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保障了过往车辆的安全。
一条路联通两端,连接着无数安全与希望;“临时工”平凡之举,守望着万千平安和幸福。
激战雨夜,竭尽全力也要顶住
大雨滂沱,天色不明,伸手不见五指,雨刮器快速划过,视线依然模糊。夜静雨声大,在警示着每一位道路巡查员。
6月下旬黔南大雨不断,G76厦蓉高速格都段的巡路员以巡逻车为家、雨声为伴,每分每秒都是生死大考。
连着几天的暴雨,让黎国林这个2020年12月入聘的巡路“新兵”累到了极点,“大雨袭来,就是不间断巡查。”黎国林说道。
黎国林与同班组工友李绍飞一同巡查的路段属于第三片区。“这个片区是最难的,车流大、管段长、年限久、桥隧比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分管安全的收费站站长刘栋如是说。
“平时巡查白天不少于两次,夜晚一次。”恶劣的天气让黎国林的神经绷得紧紧的,“怕大风刮断的树枝和边坡滚下的石头造成意外,雨天必须连轴转。”
虽是“新兵”,但曾有多年跑大货车和旅游大巴经历的黎国林,安全意识可谓深入骨髓,对道路上的微小变化很警觉。
“雨天看树木偏离的角度、看边坡土质的松软程度、看路旁的积水就基本可以判断道路的危险程度。”善于观察的黎国林对环境的洞悉很迅速。
厦蓉高速猴子河特大桥引桥垮塌现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廖文祥 王华 摄
6月24日凌晨4时39分,黎国林在开展第三次巡查时发现苗头不对,“必居坡路段断落的树枝太多了,边坡土质又松软,滚落的石头也多,这是非常强烈的危险预警信号。”
黎国林第一时间将发现情况预警至辖区联动工作群,同时向第三片区管理站站长冯庆林和管理站管理员鲁大旺进行了情况汇报。
“我们听到汇报后认为附近的猴子河特大桥肯定‘跑不了’,并上报路网中心建议加强管控。”随后冯庆林、鲁大旺在巡查中印证了猜想,并及时反馈至路网中心。
接到异常信息后,路网监控中心立即下令加大排查力度,同步启动“一路三方”机制,果断决定对双向来车进行管控。
与此同时,在K1288—K1234路段(榕江往都匀方向),冯庆林、鲁大旺、黎国林三人紧急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赛”。
大雨还在倾泻而下,雨衣早已失去了功效。顾不得这么多,在路网监控中心进行调度后,黎国林赶紧从皮卡车后方拿出道路安全锥摆放,车上安全锥不够用就拿平时预放在路旁安全锥顶上,并同步放置声光报警器。
垮塌现场
险情就是命令,安全就是底线。
大雨疯狂冲击边坡,滞留车辆越来越多,随时可能被山体滑坡夺去生命。
几乎是下意识的,黎国林快速和同事一道砍掉高速公路之间隔断的树木,打开隔板,指引车辆进行紧急的临时掉头。
“生命高于一切,急难时刻不要纠结责任划分。”黎国林说。
一辆接着一辆,大家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从实行交通管制到猴子河特大桥引桥垮塌后的马不停蹄,黎国林与同事们连续奋战差不多24小时,成功疏导了200多辆车。
工多艺熟,普通岗位也要有本领
业精于勤,工多艺熟,这在黎国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7月15日,烈日当空,记者跟随黎国林巡路。
“前方应急车道有垃圾,我得下去捡起来。”记者还没缓过神,靠边停车、按下车辆应急灯,观察后方无车辆后,经黎国林一顿行云流水的操作,片刻间垃圾已被其“降服”。
“路上无小事,我们巡路员多一份谨慎,道路就多一份安全保障。”话未毕,车辆行驶到桥梁处,又是一通行云流水,黎国林与同事开始工作。
“这里缺了一块防抛网,记录一下。”话毕,黎国林眼尖地发现排水沟堵塞,便戴上手套将沉积物往外“挖”。
“巡路工作就是这样,细小琐碎,但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行车安全。”黎国林说,跟着经验丰富的同事多看、多思考,很多路面上的小问题都会无所遁形。
“我们就是一颗‘螺丝钉’,紧紧咬住工作职责就是最大的使命。”黎国林打趣地说,“岗位虽小也有千钧重担,马虎就是对生命的漠视。”
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黎国林在巡路上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独门“功法”。
“核心在于‘眼尖、心细、预判准、处置快’。”作为道路“巡检医生”,黎国林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望闻问切”之法。
何为“望闻问切”之法?
在黎国林看来,“望”即为远看路面是否有抛撒物、塌陷、积水、标线,近看护栏、标志标牌是否完好,边坡是否有滑坡落石迹象。
“闻”即为留意车窗外空气中的异味,比如烧焦味可能预示前方车辆存在故障,泄漏的油气味需警惕危化品运输车隐患。
“问”即为在自身认知能力范围以外的可见性风险,拍摄并上报站领导,通过有资质和具备更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研判并下达处置措施意见。
“切”即为运用工作手册和经验相结合判断病害异常,比如路面突然出现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碎石,立刻联想到周边山体可能有坠物风险,需快速预警并应急处置。
“此外,还要熟记责任路段的弯道、桥梁、隧道、边坡等关键点位,以及养护施工区、事故高发区的位置。”黎国林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如果遇到雨天要重点查桥梁排水,还要注意桥下空间、高边坡、高填方、易积水路段。在冬季则要紧盯易凝冻路段和桥梁,节假日要聚焦路段截面流量和收费站出入口车流。”
魔鬼和天使都存在于细节之处。“与其说巡路员巡的是路面,还不如说巡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每一处细节都不能忽视。”
持之以恒的平凡,造就了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在黎国林看来,“爱岗敬业是我的职责,守住每一段路的安全与畅通,就是对社会最大的回报。”
“精准巡查挽狂澜,大爱救援恩如山。”“最幸运司机”游国春给都匀营运中心送来的一面锦旗,就是对黎国林最好的褒奖。
短评
为平凡之举点赞
天灾真无情,安全显大爱。
在自然灾害面前,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在强烈责任心与使命感驱使下迸发燃烧出来的智慧、超强的意志力,却可以创造奇迹——黎国林就是这样。
凡人之所以不平凡,皆因心中有责任、有大爱,肩上有安全、有民众。一场天灾,我们看到了全网热议的“最幸运司机”,看到了他身处险境却依然挂念他人安危的可贵品质,看到了蓝天救援队如“蜘蛛侠”一般的英勇行为,看到了“结对明白人”潘吉得敲着不锈钢盆唤醒睡梦中村民大撤离的英勇之举,他们都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责、心中有爱的普通人,更是值得我们尊崇与敬畏的平民英雄。
安全服务没有“临时工”,我们为这样一个“临时工”点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发扬 袁绍阳
编辑 李娟
二审 刘义 李劼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