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翼舟:调动多元传播主体广泛参与国际传播

鼓励内容创作平台推出面向海外用户的创作激励制度,启发他们用外国人的视角观察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和深层价值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及普通民众等非官方主体,柔性传播的叙事优势,以文化符号实现情感联结;让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来说话,使带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和生机活力的载体;发挥好在华外籍人士、海外侨胞、华侨社团组织等的作用,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同一事件进行叙事,形成传播合力。此外,还应注重跨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国际文化节、展览、论坛等形式,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互鉴。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创造沉浸式体验,让世界观众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新形式,不仅能够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能激发全球对中国式现代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节选自《贵州日报》2025年7月16日6版【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栏目《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策划制作张莹

编辑 徐吉欧 王瑶

二审杨春凌韦一茜 王塬钧

三审 陈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