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10日,吉林省森林消防总队组织开展第七届“火焰蓝”特种灾害救援实战拉动比武,来自吉林省8支比武队伍的3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汇聚一堂,针对当前夏季汛期和自然灾害多发形势,在极限环境中锤炼“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救援能力。
据了解,吉林省森林消防总队明确指出此次比武直指实战核心,筹备组精心选择地震废墟、悬崖峭壁、湍急水域三大高危救援领域设置高强度对抗科目,全方位检验指挥决策、技术应用、临机应变和团队协作的硬实力。
在断壁残垣中探寻生命之光。预制板层层叠压,钢筋外露,狭窄空间内危机四伏。警报就是冲锋号角!一支救援分队迅速抵达“震中”核心区。
指挥员反应迅速,立即扫描废墟整体结构,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和蛇眼探测仪锁定“被困者”位置及废墟内部状态。结合建筑结构力学分析,果断制定“先支撑稳固、再精准破拆、后安全转运”的救援路径。
破拆攻坚组身着厚重防护装备,携带无齿锯、液压扩张器、顶撑设备,在仅容一人勉强通过的缝隙中艰难挺进。液压扩张器硬生生将扭曲的钢筋门框撑开一条生命通道;无齿锯切割水泥板火星四溅,消防救援人员脸庞被粉尘与汗水覆盖,目光却如磐石般专注。每一次精准操作都关乎“幸存者”安危。
面对随时可能二次坍塌的危险区域,支撑组利用方木、液压顶撑杆等器材,争分夺秒构建稳固的支撑体系。沉重的预制板在液压千斤顶的作用下被一寸寸抬起,为营救创造宝贵空间。
在狭窄通道内,消防救援人员以肩扛手抬、接力传递的方式,将“伤员”毫发无损地转运至安全地带。废墟之上,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牵动着人心,比武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生命信条。
以绳索为梯架设生命天路。近乎垂直的断崖如刀劈斧削,下方是深不可测的沟壑,模拟“失联伤员”被困于崖壁中间平台。这对救援队员的体能、技术和心理都是极限考验。
消防救援人员背负沉重的绳索、担架、医疗包等装备,迅速抵达崖顶。指挥员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精确定位“伤员”位置及周边环境。
锚点构建是生命线的基础。消防救援人员凭借丰富经验,迅速在崖顶选择稳固可靠的天然或人工锚点,运用专业绳结技术架设主绳、保护绳、提拉绳等复杂绳索系统。经验丰富的先锋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利用下降器沿主绳快速精准地索降至“伤员”平台。在摇摆不定的悬空状态下,他沉稳地为“伤员”进行伤情评估、骨折固定和全身吊带穿戴,动作干净利落,彰显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技术功底。
悬崖之上,绳索紧绷如弦,每一次拉扯都凝聚着团队的绝对信任与精密配合。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核,更是对团队协同、意志品质的淬炼。
搏击风浪守护生命之舟。浑浊湍急的模拟河道,暗藏漩涡、漂浮物冲撞等重重险情,对舟艇操控和水中救援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橡皮艇在湍急水流中逆流而上。操艇手凭借对水流的敏锐感知和强大的臂力,进行高速绕标、定点停靠、急流控船等高难度操作,运用“O”、“S”形划法精准规避障碍物和漩涡,以最快速度抵达“被困孤岛”。
面对“落水者”被冲向危险区域,消防救援人员化身“活饵”,身系安全绳,在队友的保护下毅然跃入激流,快速接近目标,克服水流冲击,牢牢抓住“落水者”,岸上保护组迅速协力回收,将被救者拖拽上岸。
翻舟自救比武科目中,比武队员临危不乱,迅速执行翻舟自救程序,协力将舟艇翻转复位、重新登艇并驶离危险区。水域战场,风高浪急,吉林“火焰蓝”用无畏的身躯和专业的技能,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水上长城。
他们身上,闪耀着新时代“火焰蓝”最耀眼的光芒,这是技能的巅峰对决,更是意志的淬火熔炼;这是个人能力的展示,更是团队灵魂的凝聚。经过数日扣人心弦的激烈鏖战,各个奖项均花落有家。
庄严的闭幕式上,获奖单位代表步履铿锵登台领奖,金灿灿的奖杯与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映照着他们黝黑脸庞上的坚毅与荣光。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赜瑞
吉林森林消防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