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15日讯晨光漫过黄河滩涂,银山镇黄河大集便在潮涌的人声里苏醒。与别处集市不同,这里的热闹总带着水的灵动——刚从河里打上的鲤鱼还在铁盆里摆尾,滩区新收的小米透着沙土地的干爽,连卖茶的老汉都习惯用粗瓷碗盛上黄河水泡的大叶茶,递过来时笑着说:“尝尝?这水养人。”
主街尽头的“黄河记忆”展台前,70岁的船工李大爷正给年轻人讲“羊皮筏子渡黄河”的往事,手里摩挲着褪色的筏子绳。隔壁摊位,00后姑娘小林把滩区枣子做成了“黄河浪”造型的糕点,包装盒上印着堤坝剪影,“俺爷说,黄河的故事得换种模样往下传。”
日头渐高时,集市最热闹的要数“以物换物”角。张婶用自家腌的芥菜换了两斤手工粉条,王大哥拿钓来的黄河虾换了孩子爱吃的糖球,一来二去间,账本上的数字变成了邻里间的热乎气。收摊时,满载而归的人们沿着堤坝往家走,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混着晚风里飘来的煎饼香,成了黄河岸边最鲜活的剪影。
这集市,早已超越了买卖的意义,成了黄河两岸人安放乡愁的所在,更是让黄河文化在烟火日常里生生不息的载体。(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单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