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之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丨厚植 “浙学” 根脉 深耕文化研究

以文铸魂,以史明道。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将“文化研究工程” 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八项工程”之一,亲自推动实施这一涵盖历史文献整理、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20年来,文化研究工程围绕“今、古、人、文”四大主题,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解读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实支撑。一起来看《文润之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系列综述的第三篇。

展览观众 韩红艳:近距离和名师巨作在一起“互动”,视觉冲击力很强。

展览观众 徐女士:也是我们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外联部主任 王一帆: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实现了很多学术上的一些想法、一些追求。

这段时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茶墨俱香》专题展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上精彩亮相,展览精选《赵孟頫写经换茶图》等近百幅“茶文化”为主题的珍贵图像,首次用传统装帧方式“龙鳞装”进行装裱,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德国观众:我很喜欢中国传统绘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欣赏到这些精妙绝伦的艺术作品。

今年以来,“大系”成果展已陆续走进河北、四川等多个省份,“大系”在海内外的成功“出圈”,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

2005年,我省提出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第三项“文化研究工程”由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并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作总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巍:我们的文化遗产也好,我们的精神文化也好,要把它真正的内在的价值把它研究和阐释出来,我觉得这也是他一以贯之地强调要重视的。

也是2005年,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下,《宋画全集》列入“文化研究工程”。全程参与项目编纂工作的金晓明清楚记得,项目组三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相关图像资料的搜集工作。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委员会委员 金晓明:习近平同志的支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是一个非常好的鼓励,给我们整个“大系”后期工作的全面有效展开,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宋画全集》编纂完成后,项目组又启动更为恢宏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历经18年,这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如今已集结出版,共收录海内外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226卷册垒起来,足足有四层楼的高度。这个月,“大系”美育系列教材《历代绘画中的中华文明》正式发布,这也意味着“大系”项目成果的保护、利用、研究工作,持续推进。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保护利用研究中心主任 陈野:“大系”下半篇的工作跟我们省的“五个新高地”的建设,有一个高度的结合,这些优秀的艺术资源,它不论是在提升大众审美能力、文化素养方面,还是在强化价值共识和文化认同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除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关怀下,一批批文化研究成果涌现。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抢救挖掘了珍贵史料文献;浙江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建立了哲学社会科学“智囊库”。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高地,20年来,浙江迭代开展三期文化研究工程,《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浙学大家》等丛书持续丰富中华传统文脉基因库;《“八八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迈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和实现路径》等一批理论成果,为浙江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郝立新:文化的发展对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文化的追溯、挖掘,来阐释当今社会发展的道路,更好地推动浙江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

近日,省社科联正将“文化研究工程”系列图书,上架到6月刚刚上线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数字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让市民免费阅读最新研究成果。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 范钧:数字化平台也是我们加快建设文化强省重要的成果之一,今后会不断完善优化,能够惠及更多的社科工作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

以古为鉴,让“浙学”文脉生生不息。近年来,浙江积极探索开展省市联动模式。瑞安与省社科院开展乡邦文献整理研究,发布《永嘉学派丛书》;龙泉与浙江大学建成龙泉民国档案数据库;台州学院与当地联合开展“三台宋韵”系列研究,共同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截至目前,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已累计立项课题2140项,国内外上万名社科专家学者参与其中,预计将形成学术专著6160余部。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副主席 郭华巍:以工程化来推进文化建设,推进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也是为全国做了一个示范,为我们当前在新时代新征程,特别是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发挥它应有的思想引领、理论支撑、智力支持。

把握赓续与创新的结合点,让优秀传统文化全面保护传承,眼下,我省正持续深化文化研究工程,着力打造“当代浙江学术品牌”,继续擦亮浙江地域文化特色历史“金名片”,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进与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