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总数划时代进步:中国奶业20年铸就世界级品质传奇

7月13日,2025年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在厦门盛大举行。大会发布的《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以下简称《报告》)振奋人心,报告显示,中国牛奶品质实现质的飞跃,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已然跻身世界级品质行列。其中,伊利集团在牛奶核心指标上的卓越表现,尤其是菌落总数的划时代进步,成为中国奶业从追赶到超越的生动见证。

据悉,菌落总数全面且客观地反映着牛奶在养殖、贮存及运输各环节的设备先进程度、综合管理能力与卫生状况。菌落总数越低,品质也就越纯净、安全。世界各奶业强国均对生鲜乳中的菌落总数作出严格限定,欧盟规定其≤10万CFU/mL。

在这场品质的激烈角逐中,伊利集团脱颖而出。其使用的牛奶,蛋白质、脂肪、菌落总数、体细胞等核心指标总体水平远优于欧盟标准。2023、2024年,伊利连续两年实现菌落总数平均值远低于1万CFU/mL,堪称一项划时代的进步。要知道,伊利每年使用的原奶接近1000万吨,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仍能保持如此低的菌落总数,背后是无数奶业人的不懈努力与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

这一进步,直观地展现出伊利牧场的“五星级”水准。上百万头奶牛在先进设备、科学管理与严格卫生标准的悉心呵护下,产出近千万吨高品质牛奶。这不仅是对伊利自身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中国奶业整体崛起的生动缩影。

回首往昔,中国奶业曾长期落后于奶业发达国家。2000年,中国奶牛年单产仅为2605公斤,仅为美国同期的31.56%。而今,中国规模牧场奶牛单产已达10.9吨,与美国等奶业强国并驾齐驱。中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从2005年的11.2%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78%,牧场平均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来,中国奶业砥砺奋进,在奶源基地、加工技术、流通体系等方面全面升级。打造世界级“黄金奶源带”,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打造数智化工厂,完善低温乳制品冷链储运设施……一系列举措推动中国奶业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蜕变。

如今,中国牛奶已成为中国人最安全、最营养的食品之一,人均奶类消费量大幅提升,从1949年的0.4公斤飙升至2024年的40.5公斤,增长了100倍。报告显示,中国已实现从牛奶产品“喝不到”到“喝得好”的转变,“国奶自信”正在逐步形成。

中国奶业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未来,中国奶业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践行大食物观,确保优质原奶供给,为全球奶业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让中国奶瓶盛满幸福,让世界见证中国奶业的无限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