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海涛
近日,滨州市新悦田园牧歌小区8楼住户姜女士遭遇烦心事。6月9日,常年空置断水断电的住房突遭“水患”。物业通知她楼下住户(6楼、7楼)反映漏水,怀疑源头在其家。姜女士赶回后发现自家卫生间吊顶被水浸泡,拆除时大量积水涌出,门板变形,门框及墙体浸水痕迹明显,初步维修报价达五千多元。物业工程师现场勘查,发现水滴持续滴落,排除8楼自身原因后,将漏水源头锁定在上方9楼住户。
责任拉锯:检测无果各执一词,沟通渐成“博弈场”
6月10日,物业查看9楼(高女士家)卫生间顶部墙体“干爽”,要求其检测。6月13日,高女士聘请测漏师傅,在物业人员在场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无漏点”,水管检查也“未发现异常”,疑点转向防水层。随后的日子里,漏水状况有所变化(由滴落变为沁水),但问题持续。9楼高女士坚称自家“无漏水点”,正常用水,并质疑是物业主管道问题,遭物业否认。急于孩子9月份入学的姜女士不断催促,6月24日得知9楼进行了“打胶、抹缝”处理,效果还需待观察。半月拖延令姜女士彻底失去耐心。
协商破裂:协议墨迹未干,邻里成“原被告”
6月25日,姜女士邀物业和高女士三方协商。最终因无法就修复时限、效果及损失赔偿达成共识,三方当场签订书面协议,一致同意将漏水修复责任认定及财产损失赔偿问题诉诸法律解决。戏剧性的是,协议签订次日(6月26日),当姜女士预约测漏师傅欲做进一步测试时,高女士以“全天没时间”为由拒绝配合。高女士向记者表示,对姜女士“突然起诉”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称自己“一直在积极处理”感觉“像被突然扇了一巴掌”,既然对方选择法律途径,便不再接受协商,“哪怕判赔3万10万自己都认”。至此,邻里纠纷彻底陷入僵局。山东志滨律师事务所杨震宇律师对此指出,该财产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诉讼起来耗时长、损失大,邻里间应心平气和解决此类纠纷,维护和睦关系,但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