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召开2025年防震减灾工作新闻发布会

唐山市2025年防震减灾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河北新闻网7月11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师源、见习记者安洋)今天,唐山市召开2025年防震减灾工作新闻发布会,对该市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进行总结。

筑牢防震减灾责任体系。唐山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的实施意见》《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条例》等文件,并与中国地震局签署合作协议,持续健全科学精准的制度机制。

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11个工作组、48个市直部门、18个县(市、区)及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学校、医院、商场等重点场所均制定了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健全多方参与的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

持续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唐山建成由188个地震监测站点组成的数字化、网络化地震监测台网,实现京津冀区域地震监测预警数据互联共享,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增强地震预警水平,该市在市、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分学校布设地震预警发布终端184台(套),并具备震情信息10秒内超快速报和10分钟正式速报的能力。

夯实地震防御基础。唐山不断提高设防标准,全市229个乡镇(街道)中有123个设防标准为8度或8.5度,设防等级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开展房屋设施抗震设防能力常态化调查,完成4.6万户农村和城镇房屋抗震改造。全市8度区新建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重要建筑,全部采用减隔震技术,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83处,可安置约160万人紧急避险。

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积极建立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为主力、专业救援力量为协同、军队和武警部队为突击队、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有在册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兼职队伍61支;卫健、通信、电力、水利、城管等行业专兼职救援队伍209支;市级储备抗震救灾物资10余种、价值930余万元。着力提高抗震救灾队伍实战能力,2025年以来,已累计组织开展地震救援和疏散避险演练1100余场次。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唐山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进机关、进部队、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创建国家级防震科普教育基地3个,国家和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2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7所。此外,充分发挥唐山抗震纪念馆和地震遗址公园宣传窗口作用,2025年“五一”、端午期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7.9万人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