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中心没场地?就近借用保险公司网点!
省保险行业协会首次借助跨机构协作机制解纠纷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没想到协会能为我开辟绿色通道,让我啥事也没耽误,还帮我解决了问题。”回忆起本月初通过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调解中心成功调解的一起纠纷,市民陈娟(化名)感慨地说。据悉,这是省保险行业协会首次借助跨机构协作机制成功化解的保险纠纷。
“消费者是7月1日向协会调解中心申请调解的,而且只有7月2日有时间当面调解。”负责此次调解工作的是来自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的行业调解员徐文君。她告诉记者,协会2日当天的调解室已约满,但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情况,调解中心当即启动应急预案,依托“协会 机构”联动协作机制,迅速查到距离陈娟居住地双闸街道不远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有调解工作室可用,便第一时间协调场地、准备录音录像设备,并通知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双方调解时间和地点。
“一开始听说没有调解室可用,所以接到电话确实有些感动,协会是真正把消费者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陈娟说。
记者了解到,陈娟的急难愁盼是她与我市一家保险公司之间发生的重大疾病保险和定期寿险的退保纠纷。
徐文君告诉记者,陈娟是2018年开始投保该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和寿险。后因为种种原因,她打算提前退保,希望保险公司能退还其已缴纳本金。保险公司则表示,消费者此前做过保全,且有人脸识别照片,合同合法有效。如提前退保,无法退还全部本金。
2日下午2时,调解工作在中国人寿调解室准时开始。徐文君经过近3小时的耐心疏导与专业协调,促成双方就合同协议解除达成一致,现场签署调解协议。
“兼职担任协会行业调解员有4年多时间,调解过不少纠纷,这次是头一回在调解室之外的场所成功调解纠纷。”徐文君说,跨机构协作机制能更好地彰显调解的温度与效率。
记者从省保险行业协会获悉,在调解中心,像徐文君这样的兼职调解员共有105人,来自各大保险机构消保岗位骨干分子、律所专业律师和高校保险专业老师。近年来,在逐步充实调解员队伍的同时,协会也在完善“协会 机构”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并陆续推动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多家保险机构完成了“消保中心”“消保驿站”“调解工作室”的场地和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建设,逐步构建起跨机构协作机制,让金融纠纷化解更高效、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