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孙瑛娜 德州报道
在绿城社区,志愿服务的星火早已燎原。从主动号召成立志愿者队伍的1个身影,到如今400余人的庞大队伍,从零散的热心善举,到覆盖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特色服务,这里的志愿力量正以蓬勃之势,温暖着每个角落,凝聚成社区最动人的风景。
“做志愿者能体现自我价值,发挥社会作用。我愿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全心地去付出、去奉献。我相信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我们就能改变很多,成就许多!”这是绿城社区文明楼道的楼道长刘俊杰的心声,这促使着她成为这支志愿服务队的第“1”名队员。手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等二十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的她,用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初心。
2022年,素有“热心肠”“能担当”之称的刘俊杰,发现社区虽有少量志愿者,但这些志愿力量缺乏统一管理调度,便主动请缨承担相关工作。她向社区建议在居民群招募志愿者,短短几天便召集了170余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在她的号召下,绿城社区百合之春志愿者服务队就此成立。
如今,她凝聚起的这份志愿力量,早已成为社区里温暖的光。
今年75岁的张其斌,有着55年党龄,他与71岁的老伴魏俊兰,自百合之春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之初便加入,如今仍活跃在社区,为居民的文体活动持续发挥余热。老两口都是乒乓球运动的“铁杆粉丝”,不仅热爱这项运动,对赛事规则也烂熟于心。每年八月底,两人都会协助社区筹办乒乓球比赛,默契地承担起计分、裁判等工作,用热忱为邻里的运动时光添彩。
张其斌、魏俊兰夫妇俩不是个例。三年来,绿城社区不断吸纳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中,从最初的几名热心居民,到如今400余人的庞大队伍,这支服务队的成长轨迹,正是社区志愿文化生根发芽的生动写照。
除此之外,绿城社区还广泛吸纳德州学院、德州职业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等高校学生志愿者、沿街热心商家、社区老党员居民等力量,精心组建“爱心义剪义诊志愿服务队”“高校学生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绿城巾帼志愿服务队”“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团队,将志愿服务的温暖触角延伸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每个角落都跳动着志愿服务的鲜活脉搏。
提起这些特色团队,在绿城社区,不得不提的是每周二的爱心义剪义诊活动,这是清晨最热闹的一项活动。“爱心义剪义诊志愿服务队”由社区沿街理发店、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组成,每逢周二他们便早早地等在晨光中。义剪区的志愿者们搀扶着老人们坐在椅子上,将围布细心地扎好。剪刀开合间,灰白的头发簌簌落下,老人们摸着修剪后利落的头发,不停地夸赞着理发师的手艺。隔壁义诊区更忙,穿白大褂的志愿者坐在长桌前,一边给大爷量血压,一边还不忘叮嘱:“您的血压有点高,饮食得注意少盐少糖啊。”绿城社区的义剪义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常态,每周二上午在辖区内五个小区轮流义剪、义诊,从21年7月到现在,已开展260余次,服务居民上万人次,得到居民无数好评。
“高校学生志愿服务队”同样备受欢迎。每周六上午的活动室里,德州学院美术学院的学生们为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多彩的绘画课程。志愿者们耐心俯身教孩子们握笔、调色,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将童心与奇思妙想绘于纸上。门外的小广场上更热闹,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男生们支起“家电维修摊”,损坏的小家电、拆开的零件摆成一排,螺丝刀在手里翻飞。“这台旧电扇修好了,奶奶您试试!”当扇叶重新转起凉风,老人握着学生的手连声道谢。
同时,绿城社区还积极打造“邻里关系调解志愿服务队”,并以绿城百合花园为试点,将其改造为集议事协商、政策宣传、邻里服务于一体的“社区议事亭”。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议事会,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公共设施维护、邻里矛盾调解等居民关心的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严格遵循“民事民意、一事一议、一事一办”原则,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让志愿服务真正融入社区治理,成为连接邻里、共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纽带。
“绿城社区的志愿服务已经从‘个体行动’变成‘社区风尚’了!”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娟娟告诉记者,未来,绿城社区将以百合之春志愿者服务队为样板,让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文化血脉,让绿城社区成为“爱心汇聚、邻里同心”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