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推出暑期旅游避“坑”避“险”指南

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宣布: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将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以“整治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表示,暑期旅游旺季来临,群众出游热情高涨。为了更好保障游客安心出行、安全出行,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制作了《旅游避“坑”指南》和《旅游安全实务手册》,从“避坑”和“避险”两个角度进行提示提醒。

在“避坑”方面,我们提醒广大游客重点关注以下几种“套路”:

一是进行虚假宣传。在搜索引擎、社交平台、自媒体账号中夸大其词,诱导游客添加微信、在平台外交易,向其私人账户转账收取定金;

二是缺乏经营资质。以“旅游搭子”“定制师”“向导”“俱乐部”等名义招徕游客,在没有旅行社资质情况下经营团队游;

三是不规范签订合同。不与游客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或不明确约定住宿、交通、餐饮等重要环节,为擅自变更行程、增加购物环节等创造便利条件;

四是低价招揽游客。借“政府补贴”“尾单甩卖”等名义,长期背离价值规律、以低于旅游成本的价格组织团队游,在旅游过程中连哄带骗让游客不断消费;

五是暗藏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以免费或低价旅游为诱饵,诱导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或充值投资,承诺高额回报,背后暗藏资金风险;

六是诱导冲动消费。利用信息不对称向游客推荐所谓“套票”“通票”,价格远高于市场定价,还为购物店引流。吸引游客面对优惠套餐时冲动消费,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在“避险”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希望通过《旅游安全实务手册》帮助广大游客对常见的安全风险有所了解,面对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

一是自然灾害应对。针对当前汛期特点,我们重点梳理了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台风、雷电、暴雨、高温等灾害的特征、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要点;

二是事故灾害应对。我们针对暑期客流密集等特点,整理了道路交通事故、水运事故、轨道交通事故及拥挤踩踏、火灾等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三是特殊旅游项目应对。我们结合近年来新型业态发展实际,专门对山地、高原、沙漠旅游以及涉水旅游、高空旅游、自驾游等项目的安全防护要求进行了梳理;

四是社会安全事件应对。我们对社会治安事件中可能用到的自救技能进行了总结,提高游客自我保护能力。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副局长史新章、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魏立忠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副局长刘楠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李晓良主持。

【责任编辑:郭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