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通讯员 成非 烟台报道
一个看似平常的上午,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农行黄务农行营业大厅的宁静,一位客户神色慌张地冲进网点,言辞间满是焦虑与期待,声称自己即将收到一笔超百万元的“扶贫款”。银行工作人员见状,迅速迎上前去,将客户引导至休息区,一边递上温水安抚其情绪,一边耐心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
凭借多年反诈工作经验与职业敏锐度,大堂经理很快察觉到这笔“扶贫款”背后暗藏玄机。在轻声细语的沟通中,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客户此前接到一通自称是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发放扶贫资金为由,要求客户提供银行卡号及验证码,声称只有完成这些操作,款项才能顺利到账。这一要求与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高度吻合,工作人员当即判定,客户正面临一场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您先别着急,这很可能是一场诈骗!咱们慢慢捋清楚!”大堂经理一边轻声安慰,一边开启反诈行动。从诈骗分子常用话术、转账流程漏洞等方面入手,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向客户详细拆解此类骗局的运作逻辑。为了让客户彻底打消疑虑,大堂经理还调取了近期类似诈骗案件的新闻报道,用真实发生的教训敲响警钟。在抽丝剥茧的分析与讲解下,客户终于意识到自己险些落入陷阱,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多亏了你们,不然我这养老钱可就全没了!”
成功拦截诈骗风险后,工作人员并未就此止步。他们主动为客户递上反诈宣传手册,结合近期高发的“养老金补贴”“中奖兑奖”等诈骗案例,开展一对一金融知识科普。从如何辨别钓鱼链接,到面对陌生转账要求的正确处理方式,每一个细节都耐心讲解,帮助客户筑牢反诈“防火墙”。
此次事件,不仅是农行黄务支行员工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更折射出当前反诈形势的严峻与金融知识普及的重要性。
聚焦老年群体 守护银发安全
老年客户因对电子设备操作生疏、防骗意识薄弱,成为诈骗分子眼中的“目标人群”。打着“养老金”“扶贫款”旗号的诈骗短信、电话屡见不鲜,其中暗藏的钓鱼链接如同无形陷阱。老年人一旦轻信点击,个人信息与资金安全将面临巨大威胁。
保持高度警觉 不轻信不盲从
面对陌生短信、邮件中的链接,无论内容多么诱人,都要守住“不点、不输入”的底线。涉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消息真实性,切勿因一时好奇或侥幸心理掉入陷阱。
抵制诱惑陷阱 守护财产安全
当接到陌生来电告知“中奖”,却要求先缴纳“保证金”“手续费”才能兑奖时,应立即挂断电话、删除短信,并拉黑相关号码。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利益诱惑,保持清醒头脑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关键。
农业银行未来将持续强化反诈宣传与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厅堂宣讲、社区科普等多样化形式,将反诈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为筑牢全民反诈防线贡献农行力量,守护好客户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