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卷尘 三轮歇脚!“村超”球员们正等一场哨

7月3日下午1点,刚维修好右前轮的严重异响问题,榕江县古州镇小堡村村民丁登标,便利落地步入驾驶座,和申浩、吴定胜三人一起,再次驶上熟悉的运输线路。恢复元气的皮卡车透着股迫不及待的劲,穿梭在街道上,卷起一路黄尘。

当天上午10:20左右,三人合力将爱心物资(7袋茄子、5袋包菜、1袋土豆),送达和谐世纪城小区后,随即返程赶往中转站。行驶至半路时,车辆发生故障。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辆皮卡最近每天都要行驶近100公里,右后侧车门受到来自货物的挤压打不开了。另一辆皮卡已经废了,完全动不了。”丁登标说。

6月下旬,榕江县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四天内两次洪峰过境。县城多处低洼地带被淹没,尤其是老城区,昔日活力满满的“村超”小城沦为一片泽国。

亲眼目睹严重的灾情,三宝侗寨地区的足球队员们坐不住了。随即,“村超”解说员杨兵在微信群里倡议组建一支运输小队,帮助受灾地区运送物资。

对此,榕江县三宝侗寨车江四村至十村球员、啦啦队以及村民纷纷响应,自发组织了一批车辆,转运各地捐赠的物资和村民们自发做好的爱心盒饭。

最高峰时,车队里三轮车有50多辆、皮卡车3辆、小型货车5辆。每天清晨,满载各类物资的车辆,排着长队从设置在榕江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中转站出发,浩浩荡荡跨过滨江大道,钻进路窄灾重的区域,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超”小堡村(车江十村)队长丁登标是其中的一员,负责统筹车队的日常运输工作。最忙的一天,他共运输了20车物资,忙到深夜12:30才结束。

“洪水进城后,道路需要清淤,榕江县的不少车辆被淹,运力紧张。三轮车和皮卡车身小,便于通过位于狭窄道路区域的临时物资发放点。”丁登标说。

7月3日上午,是三轮车小队最后一次运送物资。在古州镇六佰塘村,清晨6点,200余位村民自发来到寨蒿河边的广场,就已经开始了一天忙碌。

“村里没有受灾,大家自发前来做饭,并捐赠肉、油、蛋、大米等,尽自己所能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六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实显说。

早上10:30左右,包含青椒肉丝、炸土豆粒烧肉、荷包蛋、清炒莲花白的1100份午餐已烹饪结束,打包完毕后,由三轮车队负责送到相应的物资发放点。

20分钟左右后,车停在榕江县古州镇第二小学。50多岁的三轮车司机、古州镇章鲁村村民石红光带着家人,将280份盒饭送达。受灾群众涌过来时,石红光的额头上全是汗,顺着鬓角往下滴,砸在褪色的衣服上洇出小水点。

“我们已经坚持送了5天,乡亲们能吃上热饭,咱就踏实了。经过几天的救援,受灾居民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送完这次我们就退出了。”石红光说。

说话间,坚守完最后一班岗的石红光紧握三轮车把手,后视镜里,那片刚退水的街区越来越小。车身“嘎吱”响了两声,载着石红光和家人,慢慢融进了渐稀的人潮里,车辙在路面上留下数道浅痕,很快便被往来的脚步踏平。

电动三轮车退场,皮卡和小型货车担主力。“现如今榕江县城主要道路和社区的清淤工作基本结束,小马力的三轮车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丁登标说。

“平时开自动挡的小轿车习惯了,突然来开手动挡的皮卡,时不时就熄火。经过几天的运输,我的开车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吴定胜笑着说道。

突如其来的洪水打乱了榕江人民的生活,足球赛事也被迫中止。在榕江县城的街头巷尾,身穿不同颜色球衣的“村超”球员做起志愿者,奋战在救灾一线。

平日里,丁登标主要在榕江县打理文旅产业方面的事务。每当驾车运输物资路过“村超”球场附近时,总是忍不住放慢车速,往球场的方向多看几眼。

按照计划,“村超”赛事将于7月26日以感恩和团结为主题重启。和所有的球员一样,丁登标期待县城早日完成重建,再回到最热爱的赛场挥洒汗水。

“‘村超’给榕江带来了很多变化,除了物质层面的提升,还有精神层面的升华,我们更团结、更有凝聚力,这在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经过洪灾考验的‘村超’,将会焕发不一样的魅力,踢出更具韧性的未来。”丁登标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戴正国

编辑 夏华

二审 欧阳章杰

三审 安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