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专科医院—神经外科诊疗平台神经血管外科诊疗中心功能神经医疗团队在教授邬巍、邱吉庆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东北地区首例全新一代蓝牙可感知、可充电、磁共振兼容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植入手术,俗称“脑起搏器”植入术。该手术的顺利实施,彰显了吉大一院在神经调控治疗领域的技术引领能力,也标志着东北地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正式迈入精准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DBS是一种国际公认、成熟有效的神经调控治疗手段,广泛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癫痫、卒中后运动障碍等神经疾病。该技术通过在大脑特定核团精准植入电极,实施高频电刺激,调节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此例手术患者为51岁男性,是一名设计师。3年前被确诊为帕金森病,早期以右上肢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为主要表现,随后逐渐累及双上肢,严重影响了工作与日常生活。虽接受系统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仍不理想,病情持续进展。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到吉大一院邱吉庆诊室就诊,经系统评估后明确符合DBS适应症。DBS植入手术在智能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室中顺利完成,依托手术机器人辅助、术中CT与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多项先进技术,实现高精度、高协同的电极植入。术后进行脑起搏器首次开机调试后,患者震颤明显缓解,肌强直也有显著改善,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表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信心。
此次植入的脑起搏器为国产新型高端设备,突破蓝牙可感知、可充电、磁共振兼容等多项技术,较以往设备实现了跨代升级,通过蓝牙可感知系统、可充电设计、1.5T/3.0T磁共振兼容、远程程控与异地管理、双向脑机接口功能等优势,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风险与负担,提升了术后影响评估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推动了个体化治疗的进步。
手术的顺利实施,得益于吉大一院配备的智能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室。相比传统脑起搏器植入方式,该系统化手术平台具备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实现无框架电极植入,大幅提升定位精准度与操作稳定性;通过术中CT,实时成像引导,精准校核电极路径与位置;神经电信号实时监测通过微电极记录技术实时获取神经放电特征,动态验证靶点功能,保障刺激效应准确有效;手术全流程可在麻醉下进行,患者无痛、无恐惧,术后恢复更顺利,体验更佳。
此次全新一代脑起搏器的成功植入,联合智能一体化手术室的高效协同,标志着吉大一院神经调控技术实现了从“手术精度”向“系统智能”的全面升级。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为更多帕金森病和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提供更安全、精准且长期有效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整体就医体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