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体外膜肺氧合(ECMO)被称为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生命防线,在危重症救治的战场,ECMO团队一直创造着生命奇迹。近日,射阳县人民医院ECMO团队成功将一名溺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抢救回来。
突遭溺水命悬一线
张阿姨今年57岁,身体一直很好。不幸的是4月14日上午发生交通事故跌入污染的河流中,被人救起时,已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由120送至该院急诊科抢救,头胸腹部 CT检查诊断为:溺水性肺水肿、Ⅱ型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多处损伤、失血性贫血、肝挫伤、腹腔积血、吸入性肺炎、肋骨骨折,遂收住ICU治疗。
此时的张阿姨病情仍呈进行性加重,气道内出现大量的淡血性液体,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参数设置极高,仍呼吸急促,低氧血症无法纠正,呼吸机管路有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溢出,病情极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ECMO团队迅速救援
由于传统治疗方案效果有限,ICU医疗团队经过紧急会诊后提议上ECMO,让患者“灌满水”的肺部得以休息和恢复,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和可能。ICU医疗团队反复与家属进行病情沟通,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启动院内ECMO团队救治程序,为张阿姨予以 V-V ECMO 治疗。
经过ECMO团队紧张而有条不紊的抢救,张阿姨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但持续维持有效的ECMO CRRT运转,是对科室医护团队配合协调能力的考验,是对科室医护团队危重症患者监护与处置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医院临床检验、影像、心内、呼吸等多学科协作能力的考验。在加强抗感染、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张阿姨渡过炎症因子打击高峰期、肺部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氧和指数明显好转。
4天后,ECMO团队经过仔细讨论、分析后认为患者病情允许脱机、拔除深静脉置管。ECMO下机后,患者病情平稳,继续在急诊ICU进行后续监护治疗。2天后,拔除气管插管。4月23日,转入胸心外科继续治疗。
精心救治顺利出院
近日,张阿姨已顺利出院,且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出院前,张阿姨一家还将一面“救死扶伤恩如山 精心护理暖病患”的锦旗送给ICU主任季焱及全体医院人员,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真的无法用语言来感谢医生、护士们!”在胸心外科病房,季主任回访张阿姨时,她激动地说:“我在工地上干了30多年,从未出过一例事故。到了这个年纪居然溺水,那个河还脏,当时掉进去我就觉得没命了,感谢县人民医院医生护士救了我的命,救了我全家的命啊!”
ECMO技术治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专家团队准确的判断,技术人员熟练、迅速的操作以及医护团队的专业管理,是对整个医疗团队专业水准的考验,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同时也为脏器功能的恢复保驾护航。
“我院ECMO团队成立于2024年,已先后开展8例,8位医护人员掌握相关资质。此次成功救治溺水的张大姐,是首个在我院独立开展ECMO技术并在院内救治成功的病例,充分展现了我院在危急重症救治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为持续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该院急救中心主任、ICU主任季焱介绍。
(作者:林冬梅)